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家乡区县: 德州市临邑县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放量投放,但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信贷业务中长期化倾向更加明显,银行信贷过多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和优势行业,对县域经济和小企业信贷投入严重不足,等等。这种信贷结构失衡性问题的存在,对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银行业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严重失衡。近年来某县各商业银行重点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基本建设贷款等中长期贷款业务,而短期贷款业务严重退化,造成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幅较快,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提高。2009年12月末,四家商业银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9411万元,占比为88.71%,短期贷款余额为4930万元,占比仅为6.3%;2009年上半年,短期贷款新增仅230万元,而中长期贷款新增为12650万元,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速度远大于短期贷款业务。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领域。某县四家商业银行投向黄河公路大桥等基础性建设项目的贷款余额达到490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2.62%,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20411万元,占比26.09%,当年新增贷款中,投向基础建设工程900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新增4072万元,分别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4.91%和24.84%。而企业急需的项目贷款的技术改造贷款余额均为空白。

(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严重缺失。截至2009年12月末,某县四家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新增16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少增427万元,新增贷款仅占全县新增贷款的20%,去年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放量增长的形势形成明显反差。四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仅为33.62%,大量资金上存,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抽血”效应没有改观。在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面,到2009年12月末,商业银行工业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700万元,其中工行下降100万元,农行下降600万元,农行、中行、建行三家机构的工业贷款余额为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出现空白。

二、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负面影响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上升。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占比攀升,而商业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对金融机构流动性要求加大,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日益突出。

(二)不利于县域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由于众多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难以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地区间“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大。据调查,某县八成以上的中小企业反映发展资金得不到满足,2009年度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为20亿元,从预期资金供应来看,资金供应缺口达12亿元。与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近年来,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长期处于萎缩状态,贷款余额持续下滑,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投入而无力启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体现在金融机构通过落实有关信贷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成效上。信贷资金过多地投向基本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国家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控目的得不到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协调配合,长此以往,会弱化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影响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县域经济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制约基层行面向中小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贷款业务开展。由于信贷权限上收严重,贷款发放必须通过县、市、省三级行审查,办事效率和基层银行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基层行只能将主要精力用于发放大额中长期贷款和容易操作的个人消费贷款。而且商业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由省级分行统一确定,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难以跨过其信贷门槛。

(二)企业自身缺乏对银行信贷的吸引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自有资金较少,多数企业靠银行贷款滚动发展,资产负债率也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有些企业属招商引资项目,没有取得土地出让权,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少,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科技创新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基层金融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县域的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小,金融风险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不高,信贷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不够协调;执法体系和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债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主体活力亟待增强,金融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等。政府服务方面,融资服务体系存在缺陷,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高,效率低。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银企合作。政府有关部门及人民银行不断完善“政银企”协调机制,搞好贷款项目推介,定期组织召开由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政府部门要整合评估、登记职能,简化抵押登记评估手续,降低评估登记费用。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有效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

(二)商业银行要树立资金营销观念,给予基层行适当的贷款营销空间。优化贷款责任制度,鼓励加快信贷投入。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以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改进信贷管理体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权,赋予分支行自主决策的权利和自担风险的责任;创新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建立健全专为中小企业放贷的管理部门,改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贷举措。
(三)努力推动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拓宽企业中长期融资渠道。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块融资市场的机遇,加快辖区内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以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加强行业间的相互合作。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实行强强联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企业重组,提高企业整体优势,提高地方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间加强协作,动员企业自愿联合,组成相互担保的组合体,实行联保贷款,提高企业群体的整体融资能力。

(五)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缓解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矛盾性问题。建议人总行继续调整基准利率结构体系,进一步提高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抑制中长期信贷需求过快增长。此外,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加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调高中长期贷款风险权数和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增加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信贷的经济成本,减少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贷款的动机。

http://finance.stockstar.com/JL2010020100001044_2.shtmlwww.stockstar.com 2010-2-1 9:10:06 孟宪东 金融时报

孙凯(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