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军团与商业体育

家乡区县: 德州市临邑县

 

本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进行到现在,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女单前八名分属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都是中国人。有人说,海外兵团已经是中国乒乓球最大的威胁,这个观察应该说有道理。但是,如果把另外一个海外军团与乒乓球海外军团放在一起观察,两者的关系正好倒过来。中国男子篮球队也有一支“海外军团”,这支篮球“海外军团”不是中国篮球的威胁,而是支柱。
观察这个问题,有人也许会说,如果一个国家某项体育水平高,好手数量多,一部分人就会出国,变成其他国家、地区的国籍或身分,成为海外军团。如果一个国家某项体育水平低,出国的“海外军团”就不会改变国籍或身分,目的是锻炼自己,将来为本国效劳。这样一个观察结论,对于中国也许是对的。但是,放眼世界就会发现,这个结论并不对。
美国篮球水平高,却很少遇到放弃美国国籍的海外篮球军团的威胁。本届奥运会有一个美国人变成了德国国籍,但是,离威胁美国差得太远。同样,欧洲足球水平很高,欧洲一流球员到欧洲以外踢球的堪称稀有,更多的是其他国家优秀球员到欧洲踢球。再如,日本围棋水平很高,日本棋手到国外当职业棋手的很少,只有相反的事例。仔细想一想就会看到,所谓海外军团的存在,其实是穷国与富国的关系折射,与体育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
简单来说,富国没有出去的海外军团,只有进来的海外军团。例如,美国很少出现离开美国的篮球高手,只有各个国家进入美国的篮球高手。穷国没有进入本国的海外军团,除非花大钱,即使花了大钱,外国一流好手也不一定愿意来;穷国的一流好手常常成为投奔富国的海外军团。有的改变国籍,例如牙买加短跑好手(脚)变成美国人、英国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长跑好手(脚)变成欧洲或中东国籍等;有的并不改变国籍,例如南美的足球高手(脚)。所以,体育领域各个国家海外军团的实质是:优秀好手总是向富裕的地方流动。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不单一,但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体育。在穷国搞体育,即使是世界顶尖高手,收入也不如富国的二、三流选手。这种收入上的差别,不是各国政府故意的,而是因为富国有更为强大的商业体育。商业体育某种程度上,与跨国公司的商业行为很像,它以赚钱为目的,它以占领商业体育市场为目的,它以垄断体育市场、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
举例来说,全世界最大的商业足球市场在欧洲,但是,南美足球高手并不比欧洲差。欧洲商业足球有各种联赛、锦标赛;南美商业足球也有自己的联赛、锦标赛。我们可以把欧洲足球和南美足球看成两家商业体育公司。欧洲足球公司要占领最大的足球市场份额,就必须打败南美足球公司。这种打败不是指足球比赛胜负,而是足球市场的份额。如果南美足球公司形成自己市场份额,或者市场经济总量超过欧洲足球公司,肯定会使欧洲一批足球高手到南美踢球。在足球市场的竞争中,欧洲足球公司就要少赚很多钱。因此,欧洲足球公司的办法就是,对南美优秀足球运动员开放,一流人才走了,足球市场吸引力就会降低,南美足球公司就很难有大发展。那么,南美足球公司为何不能开出高价吸引欧洲球员?就像欧洲以几千万美元吸走马拉多纳?因为南美比欧洲穷。这里验证了一个铁一般的商业规律:在自然状态下,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圣经》里称为“马太效应”。
回过头来看中国,姚明为何去美国打球?NBA为何搜罗姚明等一批中国最好的篮球高手?明白的商业体育的实质,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中国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正在走向富裕,中国潜在的体育市场,必然成为国外商业体育觊觎的对象。因此,把姚明等人吸收到NBA,目的无非是更有效地占领中国体育市场这块大蛋糕。其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国内虽然也有篮球联赛,并试图通过联赛形成有效市场和优秀篮球人才,但是,中国篮球水平本来就较低,刚刚起步的篮球联赛形成商业体育市场也还在蹒跚学步。在这个时候,将中国最好的篮球选手“抽调”到NBA,中国国内的篮球联赛水平就会降低,中国人对国内联赛的关注度就会降低,中国自己商业体育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速度就很慢。姚明等人去NBA打球就能提高中国篮球水平?恐怕未必。欧洲好手去美国打球的也有,前提是本国篮球水平已经较高,人家到NBA不是去锻炼的。
第二,“抽调”姚明等优秀球员到美国,有一个好听的口号,体育无国界,似乎是一种普世主义的观念。但是,在利用姚明等人赚中国人钱的时候,国外商业体育需要的是中国人的民族热情:一个中国人到NBA打球啊!年收入好几千万啊!简直就是民族英雄!中国人不爱姚明都不行。商业体育需要的就是这种为美国掏钱的盲目民族主义,最简单的就是NBA在中国的电视转播费。抽空再搞几场商业比赛,赚钱比旅游还轻松。姚明等人荣幸地被抽调到美国,实际上是帮助美国赚中国的钱。
第三,在美国本土,由于NBA有了中国球员,有了中国的民族偶像,便有了13亿中国观众,NBA的市场价值立即蹿升到一个新高度,直接或间接的广告费、赞助费、相关体育商品便赚得盆满钵满。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上海观看了美国子弹队的来华友谊赛,亲眼目睹了当年如日中天的伊塞亚-托马斯等人的精湛球艺。一大批像我一样喜欢篮球的年轻人,拿到的都是赠票,组织观看。现在呢?NBA球队来一趟,票价估计得一个月的工资吧。为什么?那时候NBA在中国没市场,现在NBA已经像可口可乐一样,占领了中国体育市场的巨大份额。
商业体育就像跨国公司一样,在寻找赚钱对象的时候,以“体育无国界”为名,显示出世界一体化的倾向。但是,商业体育吸金机器的总部都在发达国家,无数的吸盘、吸嘴如章鱼一般,尽可能地深入到各个体育市场薄弱的国家。把商业体育巨无霸类比成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也许理解起来更方便些。可口可乐的法宝是“自由经济”,商业体育巨无霸的旗号是“体育无国界”,结果也一样:在自由的名义下,有钱的富国更容易占领穷国的市场,并把穷国本土同类商品消灭殆尽。
在商业体育巨无霸的操纵之下,利用“体育无国界”,打开穷国的商业体育市场,某种程度上与利用“自由经济”打开穷国的经济市场是一样的。事实上,“体育无国界”的背后,商业体育的巨无霸是有国界的。看看谁在“体育无国界”的口号下赚到最多的钱,就能明白这个口号的真正含义。虽然穷国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有可能会成为阻止这种状况的力量,但是,运动员在巨额金钱力量的吸引下,精神力量的作用并不完全有效。中国乒乓球留住一批优秀球员对抗海外军团,也不完全是依靠精神力量。
如果穷国意识到自己的商业体育市场正在被侵蚀,无力发展壮大,甚至体育水平也因商业的侵蚀而下降(如俄罗斯),试图对商业体育巨无霸的行为做一点制度上的抵抗,立即会被贴上“狭隘民族主义”的标签,并被“体育无国界”这一漂亮口号嘲笑得体无完肤。穷国的民族主义如果对富国赚钱有利,好比塑造了姚明这样的民族偶像,商业体育巨无霸是欢迎的,甚至会故意刺激、大肆利用。如果穷国的民族主义对富国赚钱不利,例如禁止姚明出国打球,停止转播,减少NBA在中国的影响,那么,它就属于“狭隘民族主义”。事实上,所谓“狭隘民族主义”在商业体育巨无霸眼中,就是妨碍它赚钱的行为。商业体育巨无霸需要中国人因喜欢姚明而喜欢NBA;它不需要中国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姚明和国内篮球联赛市场,并且,这一联赛的水平逐渐与NBA并驾齐驱。那样的话,NBA在中国将被淡忘。
我认为,南美国家不断涌现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实际上是在为欧洲商业体育制造赚钱工具。对于南美国家来说,获得好处的只是球员个人。培养了如此众多优秀足球人才的南美国家,并没有形成自己相适应的体育市场。尤其在国际商业体育环境中,南美国家没有形成与其球员地位相符合的国际体育产业。中国能从南美国家的前车之鉴那里学到些什么?

 

孙凯(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