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保州城】蒙古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成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建府学及书院】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保州建州学。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明代改建保定城】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的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设立莲池书院
【设立莲池书院】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十二年(1734)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知名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文、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修浚府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
【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极重农桑。清乾隆三十年,方观承以乾隆皇帝途经保定观视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并刻制棉花图,乾隆皇帝并以题诗。该棉花图为推广植棉和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现该棉花图收藏于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