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关王庙位于定襄县北关。创建于金泰和八年(1208),元、明、清复经修葺。庙内关王殿为金代原构,较为珍贵,殿内三国故事壁画为嘉庆八年(1803)所绘,十分精美。庙内金、元、明、清碑刻对关羽封号及其修建经过记述甚详。关帝庙大殿,俗称无梁殿,亦曰关王庙。位于定襄县北关南。关帝庙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前檐明间特宽,平柱约与后檐次间中线相对,柱头栏额肥大,次间栏额伸至明间砍成雀替,犹如门楣形制。该殿斗拱特殊,其结构形制达八种之多,前椽补间三垛,两山及后檐各设一攒,用材较厚,出挑偏长,为别处所未见。据专家鉴定,此庙为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及科学价值。
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均有修葺,但均末改变宋代木构特点和风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