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舞(二)

家乡区县: 梅州市五华县

春牛舞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凿的文字可考。据村中老者说,起初的牛是用泥塑造的,叫“土牛”。因为过于笨重,只能摆在戏台中央供人们观看而不能舞动。后来,人们根据《大字通书》的春牛图仿制模型,先用树枝和竹蔑扎好躯架、四肢、尾巴和头角,然后粘糊纸张或布料,再略加装饰点缀而成。

春牛舞是骆越文化的支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壮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衣着都已经汉化了,不变的是,他们依然说着壮族语言,特别是沿习了具有壮族特色的春牛舞。作为一种地道的民间民族舞蹈,春牛舞没有现成的脚本,但对于勤劳聪明的壮族人民来说,脚本是死的,舞蹈才是活的。村庄、炊烟、河流和田埂,那就是舞蹈的脚本,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对春牛舞的理解和认知,记住牛,记住舞,春牛舞的根,就长成了他们的血肉和骨髓。在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壮族人民翩翩起舞。为河流而舞,为山川而舞,为风雨而舞,一年不同一年,一头头牛就是活的标本、活的脚本。

部落女帝(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