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颈板属于广东地区汉族客家传统小吃,用糯米和糖制成,因为像鸡脖子,故取名“鸡颈板”。一般做法是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别看它长得像鸡颈,它可和鸡没有半点关系。鸡颈板属于客家小吃,用糯米和糖制成,因为像鸡脖子,取名纯属“外貌派”。在外漂泊的岁月中,小时候经常作为零食吃的客家小吃“鸡颈板”。
鸡颈板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薄餐”,在深圳的很多客家餐厅还能吃到。如今,“鸡颈板”在老家也逐渐被遗忘,一同被遗忘的还有一些传统风味小吃。比如扁汤圆,和汤圆做法一样,不过在我的老家是把汤圆压扁了来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