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戏的传统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大都宣扬惩恶扬善、忠贞爱国、婚姻自由等积极主题。客家人所崇尚的儒家思想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等人文观念在花朝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花朝戏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虽然花朝戏专业剧团按期下乡演出,同时还在本地重大的节日庆典及一些民间活动中演出,但是,花朝戏的演出已不常见到,观众日渐减少,问题比较突出。
花朝戏音乐唱腔由“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两大类组成,属多段联曲体形式。头出朝(神朝形式)部分的结构是“四平腔”转“鸡歌”(悲喜两种),最后以“南路腔”结束。此外,还有迎神、头坛、出符、作酒、打更、申文等专用曲。如“佛腔”、“禅腔”、“观音腔”、“菩萨腔”、“田螺腔”、“神曲”(告神、辞神)等五十多曲,都属“庙堂音乐”。民歌小调包括当地二十多种山歌以及“怨苍天”、“猜谜调”、“送货调”、“长工苦”、“十劝郎”、“忧情郎”、“担水歌”、“讨食歌”等七十多种民间小调;共一百多种曲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