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毛泽东亲自出面处理广东问题。他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除中央书记处书记外,叶剑英、方方、冯白驹、陶铸也参加了会议。毛主席说:“这里是最高会议,讨论广东问题。”他对方方说:“你犯了两条错误,一是土改右倾;二是干部问题犯了地方主义错误。”又说:“广东土改迷失方向。我要打快板,方方打慢板。全国三个乌龟,广东、福建和广西。现在广西、福建爬上来,广东还在爬。”他宣布,由陶铸取代方方,叶剑英抓总,张云逸主桂(广西)、谭政主军、陶铸主党、方方主政,这就是华南分局五位书记的分工了。中共中央认为,广东解放以来,在主要问题上,“在决定关键上犯了错误”,“迷失方向”。 毛泽东批评的所谓农民问题上“右倾”,就是指叶、方在广东农村土改问题上“右了”、“慢了”,是“和平土改”。实际上,叶剑英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左右完成土改的指示,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部署土改运动的。从土改准备、试点到推广,每一个计划和各阶段进展情况,都上报给中共中央、中南局,并得到批准。叶剑英在领导土改中,特别强调注意对华侨和民族工商业者的政策,要求区别对待,适当照顾他们的利益,搞得稳妥一点。这是符合广东的实际情况的,并不是什么“和平土改”。如果按照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和《土地法》定的标准,根本不存在什么“右倾”问题。毛泽东批判的所谓“地方主义”的错误,对于叶剑英、方方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作为华南分局主管组织干部工作的第三书记,方方在工作中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不应该扣上“地方主义”的帽子。会上,叶剑英、方方、冯白驹等分别作了检讨。华南分局一些领导对叶剑英、特别是对方方的所谓“地方主义”错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毛泽东为叶剑英留了面子,说:“叶剑英在华南工作是有成绩的,他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责任,更不能说他是搞地方主义的头头,大家要理解他。当然,包括剑英同志在内,各地的同志都应从这件事中总结教训,防止今后再发生此类错误。” 会议很快结束了,叶剑英、方方心情茫然地回到广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