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金色的朝晖洒满小洋口海域。潮汐渐渐漫过万顷滩涂,惊起一群群觅食的水禽,飞向海岸上的湿地鱼塘。三位背着“长枪短炮”照相机的人,带着观察和记录野生鸟类的使命,也来到这个号称“东方最佳”的候鸟迁徙休憩地。
他们在堤岸旁的水域里观察和拍摄了数百只觅食的反嘴鹬后,进入到一处浅水虾塘,发现一种俗称“地笼子”的捕捉鱼虾的网具里,钻进了因贪吃而误入的野鸭、鹭鸟和泽鹬。他们当即设法要将这些野鸟解救出来,一对渔民夫妇怒气冲冲地赶过来了,大声吆喝着不许放鸟。“我们是市里的观鸟人,希望你们放掉网中的野鸟”,“怎能放走,它们吃了我们养的虾”。于是,一场苦口婆心的说服交谈开始了,“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这些水鸟是得到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捕捉野鸟是违法行为,我们要做守法公民”……一番劝说终于让这对渔民夫妇的气消了。在道谢声中他俩立即主动帮忙放走了网中的十多只野鸟。这三个“长枪短炮”是市里的老报人贾涛根、陈小平和市文广新局的茅志俭。
近年来,与这三个“长枪短炮”并肩战斗的,是一群活跃在全市各地的爱鸟、摄鸟、护鸟人士,是一群与鸟有缘的人。他们中有新老媒体人、机关干部、公安干警、企业职工、私企老板,还有在通台商、在外地工作的南通人等等,年龄从20多岁到70出头。他们以拍摄和记录21世纪初南通地区鸟类为己任,常年跋涉于江滩海涂,奔走于旷野山林,隐伏于树丛深处,寻觅大自然的精灵,记录沿海的生态环境。观察到的鸟类品种越来越多,拍摄图片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尤以小洋口为最佳观鸟拍鸟地点,那里鸟类达到了我国野生鸟类品种总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其中还包含了勺嘴鹬、黑脸琵鹭、流苏鹬、栗鳽、针尾雨燕、黑冠鹃隼、灰脸鵟鹰、遗鸥等二十多种世界级、国家级的濒危和珍稀野生鸟类,为如东的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支队伍的形成,说来与2009年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日报社主办,在南通博物苑展出的《生态南通野鸟天堂——贾涛根鸟类摄影图片展》不无关系。这位退休了的老报人,十年里在南通地区观察和拍摄到一百多种野生鸟类。展览中大量美不胜收的鸟类图片,让许多人意识到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可爱生灵,需要我们去记录、去保护时,他们纷纷加入了拍鸟、护鸟的队伍,成为与野生鸟类有缘的人士。从此老贾的爱鸟、护鸟行动,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
2010年初,在老贾的提议下,南通《濠滨论坛》网“摄影俱乐部”上开设了一个专门的摄鸟版块“南通野生鸟类观赏台”,由如皋一家台资企业的老总、摄影家汤正华担任版主,众多热爱鸟类摄影的人士热心参与。大家纷纷上传各类野鸟图片,研究鸟类的动向,探讨鸟类的保护、声讨捕杀鸟类恶行,在版块上掀起了一股爱鸟、拍鸟、护鸟的“旋风”。如今,这个著名的“野生鸟类观赏台”天天刷新,时时跟帖,三年多来发帖两万余,点击达二十多万次。网友们通过一张张图片辨鸟、识鸟、访鸟,几乎个个都成了鸟类的行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