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四月的江苏省爱鸟周中,鸟友们忙得更欢了。他们觉得爱鸟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就配合“江海小记者”活动和南通博物苑的科普宣传,深入到学校对同学们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今年四月初的一天下午,老贾、钱景华、汤正华带着鸟类巡展图版和护鸟画册,一同走进校园,为小朋友作爱鸟知识讲座。既有影像视频,又有精美的彩色图版,还有声情并茂的讲述和互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汤正华为同学们作“保护勺嘴鹬”的专题讲座时,同学们的情绪更加高扬。勺嘴鹬是一种体型小、数量极少的珍稀滨鹬。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等因素,它在全球的数量下降了90%,目前全球数量不超过150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了极危,自然学家将其列为全球百种濒危野生动物之首。勺嘴鹬一般是春夏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秋季飞往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越冬,如东的沿海滩涂是它们迁徙途中最为理想的休整、觅食之地。所以,保护勺嘴鹬成为如东乃至南通全市人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当汤正华展示了他拍摄的勺嘴鹬图片,问同学们“它的嘴像什么?”时,大家都争先发言,当一位同学回答像一把汤匙时,马上得到了一枚精致的勺嘴鹬像章。就这样,在一个个问题抢答的热烈气氛中,同学们学到了许多鸟类的知识。
这些年来,这个爱鸟群体在对广大市民和学生进行爱鸟、护鸟宣传教育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他们不仅向书本学、在网络上学,还结识很多鸟类的专家里手,与他们交流,向他们请教,得到了不少帮助,获得了不少教益。
旅游观鸟导游董文晓,是国内极少观察和记录野鸟超过千种的鸟类专家,鸟类知识十分丰富。因为小洋口地区目前是东亚最佳海鸟观赏地,他经常带领国内外鸟类学专家和游客前来考察和生态旅游,这就为爱鸟人士带来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很多游客有许多无法辨认的野鸟就常去请教这位老师。老贾将自己的“百鸟图”请董文晓帮助审阅,他当即指出那张鳽鸟不是栗苇鳽,而是极其珍贵的栗鳽,此鸟在国内还没有人拍到过,在鸟网上还是空白。一张原来以为一般的图片顿时成为对国内鸟类记录作出贡献的珍贵照片。
“爱护自然,保护生态,是我们爱鸟人的心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升为我们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今天,这群与野生鸟类有缘的人士,深知自己践行的重要意义,也更清晰地认知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相信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在这条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上走下去,为鸟类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