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司法所长是个不在品的官,参战老兵王新成在这个位置上熬白了头发,如今快退休了一直没挪过窝,被大伙戏称为“和事老”。
我与王新成是高中同班同学,在校学习成绩都很好。因1976年高中毕业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当年冬季我们20多名同学投笔从戎,一块到54军161师服役。王新成在481团3营8连1排当兵,197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奔赴南疆前线参加中越自卫还击战。
30年弹指一挥间。在王新成发黄的记忆里,出国作战打的头一仗可谓惨烈,他们连队活蹦乱跳的10多名战友一下子就没了。当时他是2班的机枪手,随队于1979年2月25日抵达广西边境一个名叫板价的地方集结。27日夜晚,部队经过轻装,随身携带一天的干粮,从友谊关西边进入异国,冒雨行军到越南民主山地区构筑防御阵地。3月1日上午,部队接上级命令,为保证友军一举围歼谅山之敌,他们奉命向纵深地区穿插,占领650高地,炸毁5号大桥,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越南北部山恋起伏,山高林密,距谅山15公里的650高地是敌扼守谅山的重要门户,其主阵地外围分布有607高地、昆峰、郭蛮等多个制高点,由越军精锐第3师一部外加一个团凭险据守。650高地北侧的郭蛮,附近有一无名高地,王新成所在的8连担任主攻,在连长秦先贵的指挥下迅速展开攻击队形,敌人居高临下,依托有利地形构筑4道防线,明暗火力交叉射击,瞬间将8连官兵压制在开阔地带,弹如飞蝗,伤亡很大。王新成所在的1排系主攻排,在排长张永成的率领下占据有利地形,架起机枪与敌对射,压制敌人火力,掩护战友迂回穿插。王新成亲眼目睹身边有两名战友不幸中弹牺牲,更加激起他杀敌报国的勇气和决心,不断变换射击位置,将一串串复仇的枪弹射向敌人。就这样,他们从上午9点一直打到傍晚6点钟,在兄弟连队的配合下,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终于将守敌全歼。
那一场恶仗,直打得天昏地暗,1班长聂林泉壮烈殉国,3排一个战友负伤,王新成的校友周连庄奋不顾身扑上去施救,两人双双中弹身亡。6班是连队的战斗班,攻击时因战斗队形过于密集,遭敌炮火袭击,全班9名战士有两人阵亡,其余都挂了彩,王新成的老乡乔改忠浑身多处被弹片击中,不能行动。战斗结束当晚,连队与后方失去联系,战友们拖着疲累的身体实施战场自救,含泪将10几名烈士遗体集中到一块草草掩埋,紧接着砍伐树木,用皮带固定做成简易担架,抬起20多名负伤的战友转移阵地。
亚热带的雨季,山雾弥漫,细雨迷蒙,冷气森森。虽然一场战斗结束了,可死一般寂静的山谷里到处潜藏着威胁,那些化整为零亦兵亦民的越军特工像幽灵一样出没,曾多次偷袭我们的小股部队。王新成与老乡王安、董社周、范国轮换着抬起负伤的乔改忠,摸黑行进在泥泞湿滑的山道上,一个个饿得饥肠辘辘东倒西歪。他们都是刚满20岁的棒小伙子,也正是装饭的年龄,随身携带那点干粮早已吃完,几乎两天没吃一口热饭了。躺在担架上痛苦呻吟的乔改忠,艰难地从衣兜内摸出仅剩的半块压缩饼干,递给抬他的战友们吃,几个老乡摇摇头,谁也不肯咬一口,急得乔改忠直想骂人。他们咬牙坚持到次日中午,终于跟后方部队联系上,交接了伤员,补充弹药和干粮后,继续执行新的作战任务,直到3月11日班师归国,8连和1排分别被上级荣记二等功。
1980年12月,王新成退役返乡,被安排到乡司法所工作。上边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和普法宣传,小至邻里吵闹、婆媳纠纷,鸡毛蒜皮的事他都管,全凭两片嘴皮子说事拉理,筑起基层民调第一道防线,甘做化解矛盾的“灭火器”。可别小瞧那些邻里之间的地界宅基纠纷,闹不好就会大动干戈,演变为“民转刑”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还有家庭的赡养案件,一些老人时常找王新成诉苦,骂儿女不孝,他一个个上门调解。王新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养儿女弄啥哩?自个不做出榜样,以后老了咋叫孩子孝敬你们?”一番话说得那些不肖子孙自知理亏,红着脸当面冲自个的爹娘陪不是,家庭隔阂就此消除。日久天长,王新成那“和事老”的绰号名扬乡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