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历史纪事杂录》后记

家乡区县: 广西合浦县

——后 记

  三千六百多年前,商朝的第一代君主汤临朝时,首任大臣伊尹向汤报告说:在遥远的南方,有一些叫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的小国,那里盛产着珍珠、玳瑁、孔雀、犀牛和大象,应该让这些小国定期向我朝进贡特产珍宝。汤准许了伊尹的所奏,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等,此后便成了商朝属国。

伊尹所说的南瓯等国,就是远古百越族群居住的范围。其中的损子、产里则是百越族群中乌浒族的居住地。乌浒族是壮族的先民,壮语中乌浒的汉语发音就是“合浦”,而壮语乌浒在汉字中与“合浦”相通共用。由此可知,“合浦”最早是以壮语中的“乌浒”记录于先秦典籍之中,并且成为定期向商王朝进贡珍珠等特产的属国区域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据《后汉书·南蛮列传》中记载:“吴起相悼王,南平百越,遂有洞庭、苍梧。”这里所指的洞庭,苍梧是泛指,即史称的岭南,也即《后汉书》所指的“南蛮。”

《后汉书·南蛮列传》的注释是:“损子”、“产里”“今乌浒人是也”。也就是说,起码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00年),合浦已纳入楚国的版图,成为后世所称的“楚越荆蛮”所属之地。

损子、产里——百越族群——乌浒(合浦)——南蛮(岭南)——楚越荆蛮——秦皇岭南三郡(合浦属象郡)——南越王国(合浦在其中)——汉武岭南九郡——合浦郡。这些历史的线索清楚地展示了合浦作为历史区域名的上限及演变。
古越珠光,秦汉名郡。这就是我的家乡合浦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后汉书·循吏列传》)。

“僻在百粤(“粤”通“越”),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元·范椁《重建海角亭记》)。

“古合浦汉名郡也,地属南海,乃百粤之分。韶广以西,朱崖以东,水万折而归之”(元·伯颜《海角亭记》)。

“廉以犬牙势孤错于粤西,左瀚海,右梧郁,福处日南。以封域论,则全省藩卫,以华夷大界论,则垓埏藩卫也。关全省则重,关垓埏则尤重”(明·崇祯十年《重修〈廉州府志〉序言》)。

“廉州古南越地,自秦汉置郡,迄今涵濡渐染。声明文物之盛,媲美中朝,岿然东南一大都会也”(清·道光十三年《重修〈廉州府志〉序》)。

“扼塞海北,远镇交南,岭外诸郡之莞枢也。山自大廉左旋,水自郁林右折,大海涌其前,山平土沃。农桑鱼盐之利,甲于他郡。唐宋以来, 夙称繁富”(清·康基田《廉州纪事》)。

从“郡不产谷实”到“农桑渔盐之利,甲于他郡”的“夙称繁富”,沧桑之间,白云苍狗,不变的是永恒的珍珠之光,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光荣和骄傲。

这灿烂的珍珠之光,闪耀在历史时空的隧道里,映射出千古不灭的人文异彩。

费贻留名大廉山,孟尝勤政传珠还,危祐拒收珍珠扇,张夔廉名震南天、徐柏一肩一仆行,张岳不持一珠,李逊为民不惜命。贤良忠臣,英风浩荡,万世传扬。

秦始皇凿渠的锤声,南越王行宫的遗踪,汉武帝南征的兵车,三国魏吴相争的鼓角,盛唐高骈屯兵的旌旗,苏东坡万里瞻天的情怀,元代海关的通商帆影,明代抗击倭寇的要塞烽火,康熙军港的大将星旗,陈铭枢将军的炳世功勋。组成了惊世骇俗的时代交响乐。

二千年前的一个日落黄昏,一艘载着犀牛的航船从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启行,经过了八个多月的风浪穿行之后,到达了与合浦接壤的扶南上岸,从陆路进入日南、九真(今越南北部)到达合浦,由此,开启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合浦的珠市交易以其独有的吸纳辐射功能,承担起始发港的中转漕运及货物集散的作用。此后,合浦便成为全国六大都护行营驻地(安南都护行营),成为全国最早的海关设置地(元代的提举市舶司),全国重要的铜矿及盐贡州府,全国最重的军事海防基地(汉马援征交趾、唐高骈海门屯兵、明代的抗倭要塞、清康熙的乾体军港及炮台)。

在我家乡的大地上,也因此留下的上万座汉墓葬群,留有汉唐宋明瓷器官窑遗址群,留有四寺十三庵七十二庙,至今有址存留的七十四处重点保护文物景观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七处,自治区重点保护文化四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六十三处。还有秦汉以来有史可查,尚待挖掘开发的历史文物景观遗址近百处。仅廉州古城(自宋至清)0.5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恢复挖掘开发的历史景观就有约六十处。

我的家乡就像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百媚千娇的窈窈淑女,又像是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待嫁处女,期待着哪一天有好逑君子为她揭开头上的面纱,让她的天生丽质惊艳世界。

千年等一回啊……

等待中不见了秦汉的港口古渡,不见了唐宋的城楼亭阁,不见了元明的雄关故垒,不见了大清的战壕炮台。

等待中消失了廉阳八景,七大珠池、古渡十桥、五泉六炮台,四祠三营,二墓一池十八寨。

弹指沧海桑田间,举目珠乡景物异……

不由人想起了元代发起重建海角亭的范椁和伯颜;想起了明代主持重建还珠亭、孟太守祠的李逊;想起了清代重建东坡亭、东坡井的康基田;想起了自宋至清八百年间二十多次重建、修复的廉州古城;更想起了二千年间屡经兴废但又存留珠乡大地的三廉古刹东山寺。

历朝历代的先哲古贤们,就是这样生生息息,孜孜不倦地传承着古越珠光、秦汉名郡的光荣与神韵。因此才有了三千多年历史底蕴的珠乡合浦,才有了二千多年珍珠文化的伸延和发展。才有了这卓然独立傲世的物质文明传承子孙后代,千秋百世引以为荣。

这就是家乡合浦的历史痕迹,也是每一个珠乡人不可忘怀,要倍加珍惜的财富。遗憾的是,珠乡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一切,离我们这一代、下一代、更下一代越来越沓然,越来越远逝,甚至踪迹全无。《合浦历史纪事杂录》一书收藏的只有一鳞半爪,沧海一粟,只是这种期待的表述:古越珠光万代灿烂不灭,秦汉名郡千秋辉煌鼎盛。

千年等一回啊,我的家乡应该更加辉煌鼎盛,因为她具备了辉煌鼎盛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条件。

800公顷红树林排名世界第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生态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旅游观光景区;

南流江三角洲是广西最大的三角洲,南流江冲积平原是是广西第二大平原。

1026个岛屿组成的星岛湖,是电视剧《水浒》选定的外景基地之一,列入国家级旅游渡假区;

被列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沙田美人鱼(儒艮)保护区与古珠池仅一湾之隔,并拥有全国最大大连片900多百亩的海底草原牧场,堪称奇观。

拥有储量2.7亿吨的高岭土是全国三大高岭矿藏之一;2.5亿吨的石油储量在全国24个石油开发区中排第七位,在江南13个省(区)中排第一位。还有1.4亿吨的石灰石储量,4000万吨的石英砂储量,400万吨的钛铁矿储量。这些都是造物主给予秦汉古郡的厚赐。

全国四大炮竹乡之一;广西最大的黄麻产区(年种植面积六万亩以上);广西最大的花生产区(年种植面积五万亩);广西最大的蚕桑种植区(年种植面积十七万亩);广西主要的蔗糖产区之一;广西最大的海养基地(年海养面积二十六万亩);309公里海岸线总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500多种海洋经济鱼类年可捕量为37万吨,成为广西最大的渔场。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唐朝·李峤《珠赋》)。古越珠光的神韵,秦汉名郡的博大,珠还合浦的魅力,这就是我引以为骄傲,真诚地挚爱着,深情地期待着,愿为之付出一生鼓呼的家乡。

《合浦历史纪事杂录》当是作者用满腔热诚,一瓣心香为家乡献制的名片,希冀读者能通过这张名片管中窥豹,了解珠乡的绚丽多姿,神奇精彩,厚重伟大……

马静(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