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泉群

家乡区县: 泗水县

说到“泉”,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山东济南吧,被誉为天下泉城的济南泉水确实不是盖的,鼎鼎大名的趵突泉,黑虎泉等等都在济南。而实际上济宁市境内也有一处以泉水而闻名的景区,那就是位于泗水县境内的泉林泉群。

泉林泉群位于泗水城东25公里陪尾山下,泗河发源处泉林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4′,东经117°32′。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故称泉林。泉群地处泰沂低山丘陵边缘,东部陪尾山海拔130米,西部汶泗断层地堑处在100米以下(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是洙泗流域冲击平原),龟蒙山纵列东北,弥山、毛山、鼓山分列西南。

泗水泗河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而泗河的源头位于泗水城东二十公里的泉林泉群,它是济宁东部重镇,自古以来就是泰安、临沂、济宁三州的通衢要道,是镶嵌在孔孟之乡东部的一颗耀眼明珠。

泉林泉群位于泗水城东25公里陪尾山下,泗河发源处泉林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4′,东经117°32′。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故称泉林。
泉群地处泰沂低山丘陵边缘,东部陪尾山海拔130米,西部汶泗断层地堑处在100米以下(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是洙泗流域冲击平原),龟蒙山纵列东北,弥山、毛山、鼓山分列西南。山麓盆地相接处,众泉会聚,形成泉群奇观。
它是山东省最大的上升泉,涌水量为12万吨/日。泉水来自地下深处,水温常年保持在16-18℃之间,水质清冽,硬度大,PH值在0.7以上,泉水无砷、汞、镉等有毒物质,钦用则甘甜爽口,煮茶则色清味正,酿酒则酒冽生香,常钦此泉水能清心爽神,延年益寿。

泉林之泉,为东山诸泉之冠,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北魏、北齐时,在泉林修建了源泉祠。北宋时,在陪尾山上修建了祀水神庙宇,明代时修建了泉林寺。明嘉靖时在泉林修建了三坊、六亭、即林壑深秀坊、海岱名川坊、道源固脉坊、原泉亭、会泉亭、玉淙亭、有本亭、浮槎亭、观泉亭。这些华丽的建筑在群峰环抱、佳木葱茏、风晴雨朗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另外,还修建了水部工署、招提之舍、龙佰之宫等。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对这里的山水景物加以修缮,把宏伟、华丽的建筑选建在最优越的位置,使石舫、画廊、御文武桥,行宫等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古朴幽雅、雄伟壮丽的图画,中行宫座北朝南,总面积24298余平方米,亭台宫殿共114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水光山色,相映成趣,行宫有八景即横云馆、近圣居、镜澜榭、九曲径、柳烟坡、右荫堂、红雨亭、在川处,可惜,行宫及八景以及其他建筑均毁于清末战火之中。

泉林优美的自然水景奇观,曾招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来此驻跸,并留下了大量的咏泉诗章,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曾临泉兴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纪念孔子观泉,后在此立碑记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誉泉林美景为“海岱名川”。唐代大诗人李白留有“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咏泗河佳句,南宋学者朱熹有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脍炙人口,留芳古今。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十次驻跸泉林,写下了著名的《泉林记》,乾隆对泉林情有独钟,九次驻跸,共作诗118篇,题楹联15幅。
泉林古迹众多,现存有古卞桥遗址,姑蔑城遗址及部分遗物,古卞桥,又名双月桥,系国家级重点文物,“坐山观虎斗”这一成语出处的虎斗坡,及卞庄王坐过的“观虎石”,子在川上处,千年银杏、贔屃碑、石舫、文武桥、泉林寺、三泉姑庙等多处古迹。
泉群属于山东省36个日流量大于一万立方米的岩溶大泉之一。即使在枯水期,该泉流量并不减少。

阿呆0537(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