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茌平人民受益的“党员试验田”

家乡区县: 聊城市茌平县

“大棚烧暖气太神奇啦!俺家的葡萄上色比去年提前了20来天。”4月21日,接到该镇寨前村葡萄种植户贾清喜打来的电话,茌平县贾寨镇贾庄村支部书记贾国义顿时喜上眉梢——这管用的法子正是从他的“试验田”里免费学走的。  现年41岁的贾国义从2007年开始种植葡萄,至今已推出23项“试验成果”。“大棚烧暖气”就是他去年跑了3趟寿光、自掏1500元路费,又投资2万多元买来设备,经过一年实践才摸索出来的,能让葡萄至少提前20天上市,亩增效益不下5万元。然而,今年初贾清喜找他学习时却没花一分钱,就带走了全部图纸和1万多字的栽培记录。贾国义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自己的“成果”能最大限度地转化成生产力。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以前县里搞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之所以不愿干、不敢干,不是不想富,根本原因是党员干部光说不练,没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据茌平县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了让更多的“贾国义”带动更多贾清喜们,2008年初他们在全县732个村、2万余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党员试验田”活动。县里连续5年拨出5000余万贴息贷款,按照每个项目1—5万元的标准,先后帮助近7000名党员建起涵盖蔬菜、畜禽、水产等10多个门类,总数超过8000个、总面积高达5万亩的“试验田”。

  茌平县还为每块“试验田”建起了详细档案,并将其带动群众致富情况纳入村级目标责任制和党员积分考核范围,与村级综合排名和党员评先树优直接挂钩。

  党员建起“试验田”,站上成功者“肩头”的“泥腿子们”底气足了。贾国义所在的贾庄村周围,6年建起了1000多座棚,就是看到贾国义每年20多万元的收入才建的;过去“谈果树色变”的肖庄镇田庄村,现在全村六成村民有果园,面积超过1000亩,也是因为从该村田维祥等6名党员的120亩“百果园”中受到启发,才敢种的。

  “党员试验田”运行6年来,已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400多个,实用新技术近500项,精心指导和培训群众超过20万人次,免费发放各种技术资料超过20万份,带动2万余户群众年均纯收入突破5万元。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lx2014030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900569045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3900569045

我的梧桐子家乡地址: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chiping.html

sunshine(2014-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