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的概况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丹阳,丹凤朝阳之意,有着“王者之地”的称号,位于江苏省南部,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南与金坛市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8万人,常住人口93.7万人,辖13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练湖。2009年,全市实现GDP502.21亿元、财政总收入63.02亿元。目前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十强县(市)第8位,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8位。丹阳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中国和谐城市”等称号,在第三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评选中荣获“最具竞争力奖”,并入选由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和谐社会全球合作组织联合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丹阳历史底蕴深厚。丹阳是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发源地,境内的凤凰山遗址表明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葛城遗址见证了丹阳3000多年的建城史。战国时期设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后,设云阳县,不久改名为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义,“杨”与“阳”谐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西晋玉乳泉、唐中和铜钟、南朝石刻、北宋嘉山寺、明朝万善塔等众多名胜古迹是丹阳悠久历史的有效见证。丹阳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丹阳是春秋时期伟大德者、智者和贤者——季子的隐居之地,也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唐代大诗人许浑,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均出自丹阳。
丹阳投资环境优越。一是地理位置独特,地处“黄金水道”长江南岸,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59公里,沪宁高速、扬溧高速穿境而过,市内共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区到长江第三大港──镇江港只有18公里,货物由此很快可达世界各地。丹阳距南京禄口机场1小时车程,距上海浦东机场2小时车程。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开通后,丹阳到上海只需要45分钟,到南京仅需15分钟。二是要素资源丰富,既有太湖平原,又有丘陵山地,更有长江岸线。电力资源丰富,谏壁电厂和戚墅堰电厂均在30Km的半径之内,同时拥有协联和龙源两家热电厂,可满足企业用电和用汽需求。西气东输、川气东输两大工程为丹阳提供充足的气源。丹阳劳动力素质较高,全市拥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10500余人,设有新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各类专业43个,占地500多亩的职业教育园正在建设。同时,充分依托镇江、南京、上海高等教育密集的资源优势,可以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发展载体完善。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高新园区为重点,特色园区为支撑,乡镇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载体体系。正在建设科技创业园、海归人才创业园、高新区软件园等多个创新孵化器。特别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已有进区企业1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18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区内园林、绿化、亮化与道路建设配套完善,商检、物流等设施一应俱全,海关直通点可直接开展进出口通关业务。2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已报省里审批。四是服务环境优良。近几年,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服务效能最高、创业条件最优、投资回报最好的城市”这一目标,进一步创新政策搞服务,降低门槛促创业,真正做到了审批扎口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低于周边地区。
丹阳产业特色鲜明。作为一座现代化工贸城市,丹阳的眼镜、五金工具、汽配、木业等特色产业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在全国享有“眼镜之都”、“灯具世界”、“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的美称,是“江苏省五金工具出口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眼镜产业年产镜架占全国1 /3,镜片占全国80%、占全球5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同时还是亚洲最大的铝箔、钻头、人造板制造基地。“中国眼镜城”、“华东灯具城”、“中国汽配城”等专业市场全国知名。近年来,丹阳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是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世界首创“煤制乙二醇”20万吨级产业化项目已投产,巍华高温合金实现了与大飞机配套,第三代消防车受到市场热捧,新兴产业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8%。以芬兰数字生态城和阿波罗太阳城的规划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弘扬季子文化、齐梁文化为宗旨,打造九里景区、文化产业园等文化类项目,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丹阳优势亮点凸显。在发展过程中,丹阳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品牌创建、金融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形成了亮点,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平面转立体电影、商用陀螺仪、光扩散综合膜、玻纤单丝连续毡、高速工具钢等数十项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全市建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博士后工作站和3个院士工作站。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资金获得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县级市第一位。截止2009年底,共有25个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团队、58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在丹阳创新创业,7名院士担任特别顾问。拥有国家级品牌45个,品牌贡献率位列全国第12位,并被列为全国三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市之一。在全省首创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已达3家,镇江地区首家村镇银行已经在丹阳成立。全市共有上市公司7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有30家,立足于上市的企业有70多家。1987年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已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拥有各类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600多家。截至2009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24亿美元,德国汉高、法国欧尚、美国AIG、德国贺利氏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丹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一城两区、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规划,丹阳近两年城市建设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牢固树立“交通促进流通、交通引领发展”的新思维,突出交通先行不动摇,全力打造“两环八射十互通”的大交通格局。随着南二环、北二环等跨运河大桥的开工,新老城区的连接更加紧密。京沪高铁站、城际轻轨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与沪宁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全面确立“生态立市”的理念,推进绿化工程,大手笔、高层次规划建设绿带、绿地、绿景,新区公园、大运河风光带等亮点不断涌现。围绕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和城乡污水处理等工程。华帝百货、欧尚超市相继落户营业,高登花园、金鹰国际正在紧张建设中,城市功能不断丰富。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市。
丹阳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近几年,丹阳以建设“新市区、新市镇、新社区”为目标,通过镇村主导、园区推动、村企共建、项目带动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三新”模式走出了丹阳特色,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底,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城市化水平均达到48%以上。目前,全市新开工或结转在建的农民集中居住点项目已达35个,完成投资13.6亿余元,建成面积近89万平方米。农业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建成农村“三大合作组织”404家,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22.52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30.98万亩。目前,全市已形成稻鸭共作、优质专用小麦、食用菌、时鲜蔬菜、花卉苗木、地方名特茶、特种水产等十大特色农业体系。
丹阳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大力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全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2003年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总额26.36亿元,其中乡村学校18.6亿元。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率达100%。广泛开展“文化乡村行、和谐千万家”等文化娱乐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力推进文化建设进程,新一轮文化阵地建设建筑面积共达2.5万平方米。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全市农村各村和城区社区建成250个“农家书屋”,满足农民朋友发展经济科学种田的知识需求。市镇两级建立了岗位流失、失业动态和农民工返乡监测机制,建成了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联动格局。积极鼓励创业,对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从事创业活动的,减免相关收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5%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三大保险覆盖率在95%以上。2007年起全面实施新农保,已累计投入2.4亿。2009年,丹阳被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年满60岁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将领取养老补贴。
当前,丹阳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双突破、双超越”,即在工业化、城市化两个方面加速突破,同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超越周边、超越历史,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苏南强市。

虹虹(2014-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