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冈高级中学创业史

家乡区县: 盐城市建湖县

上冈高级中学的校园为原上冈镇文庙旧址。因学校不断发展需要,已在原址的基础上作了很大的拓展延伸。十九世纪初期,这里仍是文庙初级小学,到了1931年由旨在振兴家乡的有识之士创了私立鸿文中学,以孔庙(文庙)的厢房作校舍。教师队伍中有中共地下党员陈宗泽、唐小石、赵敬之等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积极宣传抗日,在学生和群众中发起抗日救亡运动。在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下,一批学生迅速成长,先后投笔从戎,参加了革命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其中像陈宗烈,后来先后担任过盐城地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他勤政廉洁的形象以及他所创下的功绩,至今仍深深刻印在人民的心里。
1938年春夏之交,日寇来犯,盐阜人民陷入了一场浩劫之中,上冈中学被迫迁至李三庙和朱家宗祠,继续招生办学。1939年秋,中共地下党员、教师赵敬之、董立、唐小石和陈宗泽等又在原盐城县立上冈初级中学校舍里办起了盐城县第一中学补习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党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1940年,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盐城,盐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在那一阶段战争年代里,上冈镇处于敌我拉锯状态,学校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大环境下,在镇区和农村之间不规则、游击式办学。 1941年成立盐城县立中学上冈分校(当时上冈镇属盐城县管辖)。校长由县长贺希明兼任,副校长由县参议长宋泽夫兼任,赵敬之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总校在盐城有初高中生200多人。这是盐阜区建政后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为适应战时需要,一些师生奔赴抗日前线和做敌后工作,学校仍坚持游击教学形式,在艰苦斗争环境中,师生们焕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诗为证: 大地当饭桌,粗糁裹腹乐。神龛作铺枕,佛爷共睡觉。廊檐屋山头,上课带歇脚。风雨同路行,星月伴我学。(作者:赵敬之)。 临近抗日胜利,1945年上冈中学原址又开办起了建阳县海南中学分校。负责人杨学贤,师生100多人。此学校历时仅半年,便并入他校。1946年春在原址建起了苏皖边区五分区第二高中,由当时的射阳中学与海南中学上冈分校合并组成的。校长唐君鄂,生活指导部主任王彤舜,副主任杨学贤。市教育局中教科原科长、离休干部陈明西同志当时担任语文教学工作。1946年建阳(现为建湖)、射阳一带灾荒严重,师生们一面坚持教学、学习,一面生产自给,种菜养猪,勤工俭学;政府还拨出两顷“学滩”,学生自割自运茅草,卖钱以补贴生活费用。学校还乐善好施,救贫恤孤,挤出一些经费,向灾民施粥施饭,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1946年秋冬之季,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犯解放区,盐城、上冈沿公路一带陷入敌手,二高中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转移到上冈西北乡东塘河两岸一带,坚持学习。直至1947年五分区区立中学成立后,二高中才不复存在。陈明西同志曾写过一本小说《园丁之歌》,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它的背景、题材多半是来自二高中的。二高中师生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勤奋学习的精神,至今还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建国以后,为了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党和政府对学校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连续的调整,以趋布局合理和完善。1951年,原来在农村办学的建阳县初级中学(一曰“陈村初级中学”)由恒济肖家庄迁至上冈。当时是建阳县唯一的一所中学。校长李继南、教导主任杨学贤。1952年学校迁往县政府所在地湖垛镇(今近湖镇)。 建阳县初级中学迁出上冈后,在原校址又办起了上冈师范。校长李继南、副校长吕浦克,教导主任陈明西。1953年上冈师范(即盐阜区立师范)又迁往盐城,更名为盐城师范。这时在上冈的校址上又恢复起了建阳县(原建阳县,因与福建建阳县同名,国务院将其更名为“建湖县”)上冈初级中学。 至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波澜壮阔,学校增设了高中部,始命名为建湖县上冈中学,成了一所兼有高中、初中的完全中学。上冈中学办学成绩显著,1960年9月被省列为大改试点学校。1966年以后,受“文革”思潮的影响,学校进驻了工宣队和军宣队,于1969年学校更名为“建湖县上冈轧花综合厂附属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于是在1972年恢复原校名“建湖县上冈中学”。 建湖县上冈中学是江苏省地处农村集镇的重点中学。1980年被省定为首批办好的95所重点学校之一,1984年又被列为省12所大改试点学校之一,被誉为江苏教育界“四大名旦两朵花”之一。1994年被省教委确认为省合格重点中学,2000年6月被教育厅命名为省模范学校。2002年4月被正式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5月晋升为“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转星评估。2009年3月,被审批为省名校中心主席单位全省9所高中学校之一。2010年7月,成功组建“江苏省上冈中学教育集团”。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学校积极实施现代化工程:一是圆满完成“校园整体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建成了3幢连廊科教建筑群,内设各类教室和活动用房,完善了图书馆、资料室、理化生实验室、信息中心等设备设施,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桃李园、冈中广场、旗台、雕塑、蕴秀亭、惜春亭、文化长廊等。“二期工程”兴建了学生公寓、食堂、浴室和教师公寓,为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安装了空调。学校图书馆有图书15万册,生均50余册,设有阅览室2个,实行开架阅读和电子阅览。学校图书馆被表彰为省中学一级图书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实验室达省优标准,被表彰为省标准实验室;学生食堂功能齐全,用餐可自由选择,规范与科学的管理,让学生每天享受着美味佳肴和家的温馨,连续7年被评为“市A级食堂”。崭新的公寓式学生宿舍卫生整洁、宽敞舒适,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又一“家园”。“三期工程”,即现校园“南扩工程”。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建成了国际标准400m塑胶运动场和拥有8片的篮球场。为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抢占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学校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管理中心,有多媒体专用教室6个,生机比为7.6:1,为每个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全校每个教室装备了视频展台和多媒体投影机,建成了校园网,开辟了校园绿色网站,满足了电化教学和远程教育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师生互动的频率。学校荣获“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省标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等荣誉。
二是积极实施“易地新建工程”。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打造“更加规范、更高水平、更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品位”的品牌冈中,学校积极谋划学校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7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我校易地新建新校区,并列为县实事工程和“盐城市沿海发展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新校区规划与建设的总目标是“50年不落后”,其硬件设施按省五星级高中标准由上海现代设计院设计,“院落”营造书院风格,“水墨”体现建筑风韵,“水体”传承地域风采;以“创育人环境,扬百年人文精神”的理念设计规划。到2012年秋学期,一座占地200多亩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建筑特色鲜明的现代校园,将屹立在上冈这座百年古镇,并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人文风景。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2651名学生,268名教职工。专任教师230人,本科率为100%,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34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156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4人,获市、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76人。

冰魔紫恋(2014-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