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瞎,草原鼢鼠(Myospalat aspalax Pallas),又名瞎目鼠子、达乌里鼢鼠、外贝加尔鼢鼠、地羊,塞隆等。是现今代替虎骨制药的世界珍奇食革动物,头大而扁,视觉极不发达,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体型粗壮,体长15~27厘米;吻钝,门齿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别发达,大于相应的指长,尤以第三趾最长,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几乎隐于毛内,视觉差,故有瞎老鼠之称;耳壳仅是围绕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长于后足,被稀疏毛或裸露;毛色因地区而异,从灰色、灰褐色到红色。共1属6种,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国。
其肉细腻而清香,瞎瞎骨、肉均可食用,尤以其骨民间视为"虎骨",有明目提神、驱风散寒的功能。每逢春季,乡民在山坡荒地用弓弩捕捉,以生、熟两种上市。生的烹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涂上清油,加花椒、盐沫用木炭火烤黄,食时骨脆肉香;二是清蒸,用笼隔水蒸之,蒸熟,蘸以花椒、酱油、辣子,清爽可口,老少皆宜,赞口不绝。
瞎瞎有以下作用:一是药用,其骨可代替虎骨入药,亦可全体入药,尤其肝、胆入药价值更高;
二是毛皮用,地羊皮是珍贵的动物毛皮具有脱水性强的特点,可与水獭皮媲美;
三是肉用,地羊肉味道鲜美,是最佳的野味之一,在甘肃岷县,瞎瞎肉的饮食很有特色,以清蒸、爆炒为主。
在岷县,每年的农历正、二月间,农民在播种的间隙,观察其出入行走的路线,于地埂等处设置机关夹弩,俟其出来活动时,中机而捕获。“瞎瞎肉”也仅仅于农历二、三月间上市。过了此时,到三月底,就不再有上市的了。原因是“瞎瞎”吃了青草,而其味不纯。
相比其他肉类食品,“瞎瞎肉”价格不菲,故也只是一般人“尝尝而已”或只买给孩子们吃的一种奢侈食品。记得我等儿时,长辈若在其时进城办事,回家时总要买一两只回来,给我们吃,而他们是不会吃的。“瞎瞎肉”吃完后,剩余的骨架,便被当做一种独特的玩具——“瞎瞎响响儿”。 “瞎瞎响响儿”是一种口哨,颜色黄亮,孩子们拿着它,吹得不亦乐乎。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