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望腐竹
阳春石望腐竹,有两种类型。成片的叫片竹,圆条的叫枝竹。腐竹制作工序比较少,一是磨碎黄豆,二是煮熟浆水,然后把豆浆上的皱皮层层揭去晒干,就是成品。制作虽然简单,然而,水土也很关键。往往同一原料,同一制作,而“水土不服”,也达不到预定效果,“南橘北枳”的情况累见不鲜。
石望的水土、气候,很适合腐竹的加工。成品黄白兼融,光鲜、耐煮,不变形,多吃不腻口;可炒、可汤;亦咸,亦甜,四季可食。特别是下云滔村出产的腐竹,由于该村使用的水源是村背高山上的泉水,所加工出来的成品够韧、够鲜滑、可口,这种品质,为他乡莫属,难怪当地人把它当作送礼佳品,在远近流行,因此有“石望腐竹好,极品在云滔”之誉。
石望腐竹制作的起源在哪个朝代,这很难界定。但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说腐竹的制作是一个农村女人无意发明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某山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农村女人,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年纪大了还不想出嫁。一日,为了慰芝含辛茹苦的父母,她在双亲外出劳作后,自个推磨、煮豆浆,想要制作一餐豆腐让父母吃个饱。
那时,正值兵荒贼乱的年月,这个农村女人在家架柴火烧豆浆之际,门口走进几个贼头贼脑的人。来人见面前的村姑,眼睛一亮,不问青红皂白,立即架着村姑往山上走。农村女人被架到山上的一个石洞,洞里有一满脸横肉的男人,自称“山大王”。山大王见到村姑,破例对他手下称赞“你们跟随我多年,为我找过不少女人但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说完,喝退左右,一手拉着村姑就往石室走。村姑见状,灵机一动:“大王,你看错眼了。你见我生得面貌好,可你不知道我是生麻风病的。如果不是这个,我早做了人妻了。因为这个,我成了老女都未能……”。山大王一听,傻了眼,但转念一想:难怪这么好的女子没人要?这几年,兵匪横行,如果不是“那个”,好货到现在还会落在我的手。最后,山大王肯定了村姑的说法,干脆打发农村女人回家。村姑牵挂那锅里的豆浆,回家后第一步就是揭开锅盖看豆浆。糟了,原来满满的一锅豆浆,经过柴火长时间的燃烧,现在只剩下浅浅的一滩余羹。这么少的豆浆怎能做豆腐?思索间,村姑见锅底那豆浆被火燃烧后,泛起一层皱皮。心想,皱皮也可以吃,于是把皱皮扯起一层放在门口的竹杆上晒,一连晒了几层皱皮,直到豆浆用尽。
傍晚,日头落山,村姑把竹杆上的皱皮收回,满满煮了一锅,收工回家的双亲,吃着皱皮,美美问女儿“这是什么菜?”女儿说:“豆腐干。”
之后,父母经常叫女儿做豆腐干,说是好吃。村里邻居也效仿,腐竹的制作就这样被传开了。
不久,这个农村女人出嫁了。可惜,小夫妻甜甜美美生活还不到一年,丈夫在一场暴病中死去。失去丈夫,村姑觉万念俱灰。为了依靠,村姑投身了空门,削发为尼。在寺观最初的日子,住持叫村姑在斋堂做膳食,她又主动做起腐竹。僧从认为,腐竹远离劳腥、洁净、可口爽快。于是,腐竹又在南方寺院成为僧人的一道常菜。只是民间一个说法,不过也是一段不错的故事啊!
石望镇已有100多年制作腐竹的历史,主要是利用本地黄豆、特有的天然水以传统手工工艺精心巧制而成。其特点是味甜、白色起油锐、韧香且久煮不烂,营养丰富。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039352245/home?topnav=1&wvr=5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39352245
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abc.wm23.com/jidelike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1013621.html
看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yangchun.html
微信: jidelike QQ:1139312955
贴吧:基德里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