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

家乡区县: 汕尾市城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指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汕尾两地政府多次协商,商定划出海丰县鮜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共建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则是特别合作区的起步区。30年前抢滩深圳,30年后则是抢滩“深汕合作区”。

深圳和汕尾共建特别合作区,既学习借鉴了新加坡苏州合作模式,又超越了“飞地经济”模式的局限,采取了“八深八汕两联盟”。其中,“八深”即深圳开发、深圳招商、深圳管理、深圳理念等,“八汕”即汕尾所有、汕尾司法、汕尾供地、汕尾基地等。解决新加坡的问题要到中国来,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来;建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

“170多年时间里,香港只开发了24%的土地面积;而在30来年里,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40%以上。这块土地多年来保持着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GDP全国第一,堪称世界奇迹。”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表示。深圳土地开发强度名列广东全省第一,该到哪里去寻找下一个发展空间?

“深圳,现在真要学习新加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新加坡国土狭小,就研究开拓海外市场,到中国来办了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解决新加坡的问题要到中国来,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

“汕尾汕尾,尾巴的尾”,这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汕尾的落后。汕尾市市长郑雁雄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曾经的革命老区汕尾在建市22年里,有21年屈居“广东老尾”。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汕尾一举砍掉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的尾巴。

深汕合作区地图

然而,现实的尴尬是,汕尾的人均GDP水平仍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珠三角的五分之一。砍尾之后,汕尾怎么办?怎样才能缩小与珠三角的差距?汪洋对此表示,汕尾的出路在于“深”“海”“人”三个字,首要的是与深圳合作。

深圳、汕尾两地近在咫尺。许国庆在汕尾市政府驻港澳办事处任职,负责招商引资。2009年春节后,他回到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工作。“汕尾距离深圳市仅60分钟车程,如果厦深铁路通车后只需40分钟,水路也只有50海里。”许国庆对两地的融合感触很深。他回忆道,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市政府办事,深圳罗湖区某太阳能路灯企业老总打电话过来,想要考察园区环境,结果他还在赶往园区的路上时,老总已经先行到达。

“深圳的行政区域面积小,目前单位平方公里产值已经接近4亿元,达到当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水平。而汕尾具有5200多平方公里的空间,是粤东第一土地大市,且单位平方公里产出只有0.06亿元,无疑是深圳理想的合作对象。”郑雁雄的话,描绘出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能。

在郑雁雄看来,30年前,香港是“前店”,深圳等地成为其“后厂”;30年后,深圳的研发、营销、服务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成为新型的“前店”。而紧邻的惠州和深圳同属珠三角,经济落差不大,这个新型“后厂”必定是汕尾。

2008年,深圳、汕尾两地政府多次协商,商定划出海丰县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共建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则是特别合作区的起步区。郑雁雄表示,30年前抢滩深圳,30年后则是抢滩“深汕合作区”。

jonet(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