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篷车

家乡区县: 陕西省清涧县

10月21日至22日,榆林市“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小组一行21人,在市教研室主任高建雄的带领下来我县开展活动。活动在昆山中学、城关小学两个点上分六个小组同时进行(即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组),共有近五百名教师参与活动。通过示范教学、评课议课、主题研讨、专题培训、科研指导等形式,为我县广大教师搭建了教研教改交流平台,送来了丰富的教改盛宴。
此次活动是市教育局为了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基层学校,推动教学改革而组织的一次教育惠民工程,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市教育局周密部署,选调的讲课专家、老师都是省级教学能手,是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清涧县教育局精心组织,详细安排,制定了活动方案,进行了调休,保证了全县所有老师都能参与学习。送教专家、老师们充分准备,认真讲授,潜心指导。参训老师们积极参与,虚心学习,踊跃交流,保证了本次活动的高效开展。本次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一、同课异构,风采各异,彰显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性质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每位教师都秉持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初中数学组三位老师同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绥德辛店中学李甜甜老师运用“6 1”模式教学。定边五中汪青丽老师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效果非常好。昆山中学郝丽娜老师教学语言简练、亲切,富有激情,注重新旧知识内在联系以及课堂的结构组织;初中语文组两位老师同讲《背影》一课,昆山中学李筱斌另辟蹊径,深层挖掘,解读出作者“感悟生命脆弱,喟叹人生短暂”主题,教学过程中巧用肢体语言,模拟“父亲”攀爬动作,给在场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整节课真实展示,本我教学,毫无表演藻饰之痕迹。米脂三中周云老师的教学善于诱导,注重品味,教给学生怎样走进文本,体会文本,并联系生活,善于煽情,在问到学生:“生活中父亲的那些事令自己感动时?”一位学生谈到,有次自己病了,父亲抱着他从家一口气跑到医院……学生当即潸然泪下。绥德辛店中学郝玲玲老师上“6+1导学案教学模式”示范课《河中石兽》,理念新,教法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展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少教多学”教学思想;初中英语组三位老师同讲《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 Section A 1a---1c》一课,昆山中学惠婵娟老师自身素质较好,口语流利,教态大方,课堂流程清晰,尤其是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横山二中冯莉荔老师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问候到新知识的导入到操练,环节缜密,环环紧扣,自然流畅,形式多样有趣,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加上教师流利的口语和亲和力,整堂课有起有伏,精彩不断,从多样的训练形式展开话题讨论,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充分运用,知识得以夯实,能力得以提高。定边安边中学王小梅老师是一节课改示范课,课堂组织大胆开放,把学生分为几组,按不同层次搭配,以小组团队形式展开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小学数学组三位老师同讲《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城关小学刘艳慧老师与绥德二小崔欢老师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得出结论——3的倍数的特征。而榆林六小的马艳红老师则是在学生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更近一步追问:为什么3的倍数会有这样一个特征?这样的提问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组三位老师同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绥德张家砭的王亚兰老师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并激励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折家坪小学的师丽娜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流程分别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保持学生学习思路的清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具体化。定边六小的赵鲜红给学生提出问题时,复杂的问题以填空形式呈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不再抵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组三位老师同讲《Unit4 What can you do?》一课,城关二小的贺娟老师,通过肢体语言、图片、绘画以及多媒体课件,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单词的发音、拼写(四线三格)、组词成句、互问互答,反复操练,强化训练,并通过做炸弹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高新三小的李娟老师设计了与学生一起去养老院的教学情境,以去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导入,围绕教学目标语言:What can you do?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帮助老人,献爱心的活动中展开教学,以组为单位,根据不同层次的成果老师给予不同颜色的小红花,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高新小学的张倩老师设计了周末去参加English party! 采用 “1 4”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理念新,效果好。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认识到:一是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面对不同的学情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体现了目标内容的层次性——因材施教。二是教材的知识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体现方法策略的多样性——教无定法。三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体现了风格特色的个性化——扬长避短。
二、评课议课,深入研讨,展示了老师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研讨中,名师们分析了自己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老师们提问很积极,各位名师和专家有问必答,讨论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老师们专心倾听,认真记录,深入思考,踊跃发言,针锋相对,争理论据,在交流碰撞中提升理念,形成共识,实现了交流研讨的活动价值,展示了老师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科研指导,深入浅出,体现了专家们对课改的高深见地。送教老师站在课改发展的前沿,以超前的、独到的思想理念,结合自己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讨论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给参训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内容丰富,名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能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关于教法、学法和导学案运用的指导,使参训教师深受启发,解决了我县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不少现实困惑,有效地促进了老师们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magicjoe(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