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树
港闸区陈桥街道有个“五里树”村,其村名别致,常使人揣测其由来,据传:陈桥乡五里树,不是人们常以为的树大五里,其实,原名叫五里墅。墅,即是别墅,幽静而美丽的房屋。相传清朝嘉靖年间,此地有一武秀才,家有万贯,建的房屋高大美观,五里路以外就能望见,于是得名五里墅。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武秀才家道日趋衰落,昔日的威势成了过眼云烟,“青苔上阶绿,乱石堆草地”。正好这时,武秀才荒凉的地皮上却突然长起一棵茁壮的树,名曰爱鹊果儿树。此树越长越高,约有六丈余,越长越茂盛,“叶叶相覆盖,枝枝相交通”。树盖如伞,遮荫百十个平方米,五里以外,望得真真切切。于是传名五里树。夏季,人们劳动之余,在此歇息乘凉。冬季,人们折些枯枝当柴烧煮饭。夜幕降临,喜鹊、白头翁和百灵等各种鸟儿纷纷归树,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次日晨曦初露,百鸟全部飞走一空。人们常自豪地说:我们陈桥有座“北憩树”,人鸟常来这儿驻。不过,这树因长得高大,夏季常遭雷击。天长地久,雨雪风霜,此树走了武秀才的后路,日趋衰落。
解放初,此树已名存实亡。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高大的四季常青的松树、柏树、水杉树……别说五里之外,就是十里之外也能望见。
在“五里树”名称的传说中也流传着另一个插曲,说是通州状元胡长龄为劝阻乾隆皇帝游历南通而编造有树大五里,路途难行,从而流传此名称。
陈家桥
陈家桥是原陈桥乡政府所在地集镇的镇名,建立乡级政府后以陈桥命名,现陈桥乡政府迁至五里树村并撤乡设街道,原集镇所在地仍称陈家桥,也有简称陈桥。
关于陈家桥名称的传说不仅流布陈桥街道,周边乡镇如刘桥、平东、唐闸也有流传。相传1862年,清朝同治皇帝登基,陈桥地方有一个武秀才叫陈泽东的,赴金陵(南京)省城参加武举人科试凯旋,心情十分高兴。他坐在高头大马上,不时地舞弄着50多斤重的大刀,心想要好好为国效力。当他回到家乡陈桥时,一条大河(即运盐河,又叫刘陈河)横在他的面前,他下马要和仆人一齐摆渡过河。多年在此撑渡船的艄公,知道陈武举家有万贯之财,就想借机敲敲竹杠,说:“各位客官,我这渡船,是渡人不渡马,渡马不渡人的!”陈武举一听话中意,就指着自己骑的马说:“我这宝驹,是赛过渡船的,它不仅自己渡河,也能带人渡河!”艄公见不买帐,就说:“你无此马,谅你插翅也难飞过!”陈武举一听,拍拍胸脯说:“我无需插翅,三天过后,我等自能过去!而你的渡船将变成水泊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其实陈武举平常也想到隔河千里远,百姓不方便,早就想造桥了!陈武举叫手下帐房先生,到唐闸购买了木材,请来了匠人,在现在的陈桥小镇旁造了一座坚固的木桥。大家为感谢陈武举,就将其命名为“陈家桥”。当地人赞扬他说:“陈泽东,陈泽东,做好事,积德功,造桥三天就成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