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玉堂金马”?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过去用以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到了宋代,“玉堂”为翰林院的别称,在翰林院做一名翰林,也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偏偏有这样的人,做上了翰林学士,还要满腹牢骚,叫苦不迭。
北宋时的孙洙,真州(今江苏仪征)人, 19岁就考取了进士,可谓春风得意。他先后任秀州法曹、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以后又出知海州,元丰年间调回京城,任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巴结他的人多着呢。一天,太尉李端愿在家里设宴,招待这位朝廷新贵。酒过三巡,李端愿让刚娶的侍妾侑酒助兴。这侍妾生得花容月貌,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弹得一手好琵琶。这侍妾唱了一曲《雨霖林》,舞了一回《霓衣裳》,紧接着又弹起了琵琶。
已是二更天,孙洙酒兴正浓。忽然有人禀报:“圣旨到。”一行人连忙打发走歌伎舞娘,恭迎圣旨,原来是宫中太监手捧着神宗诏命,催促他孙洙进宫起草诏书。
任凭孙洙有一肚子的不高兴,怎奈圣命难违,只得随太监入宫。给皇上上起草诏书孙洙驾轻就熟,不一会儿就写就。离天亮尚早,孙洙实在无聊,写下了《菩萨蛮》: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苦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
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这首词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头还要敲三通鼓才会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离去!他一边匆匆上马,一边还顾恋那美妙的琵琶声,以未听到曲终为憾。过片写人虽已经上马,心尚留在席间,一路上跑还一边出神地回头凝望;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这细雨让人越发心烦意乱。结尾两句“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意思是不要说什么在玉堂供职是引以为荣的事,今夜我却大有长夜难捱之感。结尾与开头相照应,有回环不尽之妙。
兴许是夜半淋了雨,回去以后孙洙就生了病,虽经名医诊治,却也回天乏术。没过多久,孙洙驾鹤西去,年仅49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