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河北磁县磁州镇阜才街,有这样一家儿女,12年来,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植物人母亲,用实际行动真情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据悉,每天早晨七点,58岁的郑太平便开始用针管给母亲一点一点喂饭了。郑太平一边喂饭,一边和母亲说着话:“这是小米饭,里面有鸡蛋、有馍、有芝麻、有红萝卜菜。”在郑太平看来患病的母亲能够听懂他的话语,和毫无意识的母亲说话、沟通已经成为郑家五兄妹的必修功课。母亲李玉梅今年81岁,12年前,一场突发疾病,使她瘫痪在床,从此意识昏迷。从那时起,郑家五兄妹就担当起照顾母亲的重任,母亲住在郑太平家,其他兄弟姐妹轮流接力,出钱出物,不论春夏秋冬,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
郑太平姐姐郑秀玲家住附近,她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任务,凌晨3、4点,给母亲换纸尿裤、洗脸后、就开始打扫卫生。而对于病人来说,控制合适的室内温度特别重要。郑秀玲时刻感受屋里温度的变化,冬天,天冷的时候,就打开电暖器,夏天,天热的时候,26度以上,就开开空调。为了保障室内温度正常,家用电器能24小时正常工作,郑家兄妹还专门买来了发电机。郑太平哥哥郑金铃告诉笔者:“这个发电机,买来以后,用过三次,关键时候,真起作用。“
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得褥疮。每天晚上后半夜2点多,郑太平的弟弟郑金海、弟媳妇杨玉珍放心不下,坚持过来哥哥家,打开气垫,给母亲翻翻身子。杨玉珍说:“人一生有几个娘,照顾老人是咱儿女应有的本分。”翻身、按摩、保持室内温度,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是营养要跟上,郑家五兄妹在长期的照料中,摸索出一套营养食谱,适合长期卧床的病号使用。郑太平妻子张新文说:“每天给俺娘做饭,荤素塔配、天天都是新鲜菜,每天不重样。”
在一次照顾母亲的过程中,郑太平中了煤气,还险些丧命。那一段时间由于太累了,他去厨房换暖气煤球,坐到那就睡着了,后来中了煤气,留下了后遗症,但是为了母亲,他说这算不了什么,一定要把母亲伺候好。尽管这样,郑家五兄妹谁都没有怨言,因为母亲的身体力行给他们做出了榜样。郑太平说:“父亲活着的时候,告诉我们兄妹‘百善孝为先’,特别是我母亲,她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她来到郑家后,我奶奶就瘫痪在床了,照顾了我奶奶6、7年,一直到我奶奶去世。后来,我姥爷也瘫痪在床,母亲就两头跑,两头照顾,这些我记在心里,看在眼里。”
提起郑家的事,街坊邻居、朋友们对郑家的孝道家风赞不绝口。邻居王兆龙告:他们五个孩子真是孝道,在我们邻居中起到了一个表率,百善孝为先,尊孝道就是郑家的家风。郑太平朋友赵世奇: 给郑太平这样孝敬母亲的人交朋友、做买卖,放心啊,值。
郑太平没有别的爱好,他订了一份《人民日报》,照料母亲,读报就成了最大的爱好。郑太平告诉笔者,哥哥姐姐是照顾母亲最多的,他们身体也不好,还坚持伺候母亲,从来没有怨言过。母亲不能动了,需要我们,我们要做到我们儿女应尽的责任。
郑家五兄妹就是这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哥哥郑金铃说:“别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兄妹五个一定要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