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青海湖畔,生活着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绩业丰厚的古老民族——土族。关于土族的先祖,学术界尚无定论,大多数倾向于吐谷浑说。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族,先迁牧于阴山之北,在4世纪初迁牧今青海省南部和甘肃南部,后逐渐建立吐谷浑王国,疆土据有今青海整个牧区以及新疆、甘肃的一部分。这个政权先后存在350多年。公元663年,吐蕃攻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王诺曷钵避走凉州(今甘肃武威),后又迁居今宁夏,其部属之一部分散居祁连山之南也就是今天的互助县一带。后来经过与其它民族融合,在元末明初时形成土族,史书上称之为“土人”,当地回、汉族称为“土民”,藏族称为“霍尔”,据说霍尔就是吐谷浑。互助土族则自称“蒙古尔”、“察汗蒙古尔”,民和土族自称“土昆”。可能各地土族在族源上不尽相同。
中国土族大型歌舞剧< 彩虹部落>在起伏的历史沿革的链条中选择了几段精彩、悲壮、辉煌、和美的故事,运用回顾的手法,将这些故事串连起来,以土族繁衍、融合的脉络,说明土族人民如何从西辽到游牧祁连山下,从简吐谷浑国道民族的融合,从农耕到建彩虹般和谐家园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热爱故土、热爱家园的精神;追寻太阳、创造幸福的精神;襟怀宽广、构建和谐的精神。
民城祖时,颁铁卷丹书任命会宁伯(李英)、高阳伯(李文)为土族土司。在他二位的领导下,土族日益兴隆昌盛。这一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李英为其千金择婿,在其宅园内举行了比武选婿的盛大活动,文武兼备的拉幕斯让脱颖而出,成了李英女儿的乘龙快婿,李英、李文便讲述起了土族悠远的历史…… 西晋末年,生活在辽东一带的鲜卑慕容部单于涉归去世,由其嫡子慕容(威)(奕洛环)继位。长子吐谷浑决心率领1700臣民西迁。慕容(威)派老臣乙那娄赶去劝说留下,吐谷浑决心已下,提议以马跑的方向定去留。马向东即不后果然掉头西去。吐谷浑说,西去会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乙那娄只好沮丧地回去。吐谷浑率队艰难跋涉,在内蒙一带游牧数十年,后经甘肃终于到达草肥水美的青海湖畔。 在青海放牧生息,吐谷浑部分得到了休整喘息的条件。吐谷浑72岁高龄去世后,其子吐延继可汗位。吐延刚愎自用,有几分项羽的本色。在南北朝时期,他也想入主中原,以期更大的发展。但是因势单力薄未果,于是又率兵南进,攻打羌人的昂城(今阿坝)。结果攻城不下反而丧命剑下。羌人头领姜聪亦被吐延手下官兵打死,至此,一场吐延发动的不义之战以两头领双双阵亡宣告结束。 吐延阵亡,应由其子叶延继位。叶延沉湎于父仇之中,整天对象徽姜聪的靶子射杀。其母对此深感不安,劝他要丢弃前嫌,振作精神,联合友邻,共谋兴盛。叶延听进母亲的劝说,经过一段准备之后,于羌人携手,在青海湖畔的伏埃城建立了以其祖父吐谷浑命名的吐谷浑国。吐谷浑国存世350年。 除去经河西走廊的被丝绸南路以外,经吐谷浑国的南丝绸之路,在南北朝时期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干道之一。这条路已于绅一带盛产东昆仑玉及吐谷浑国的青海鬃及内地的丝绸等流通中的极品。在一条热闹的街市上,车水马龙,商旅云集,连国王阿才可汗也来闲逛。透过这街市上的繁荣,可以想见当年南丝路上的繁胜景象。 唐太宗与吐蕃和亲,是为了边陲的安宁,以及友邻的和睦。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市闻名历史的一件大事。文成公主的送亲队到达日月山时,吐谷浑国国王诺偈钵与夫人弘化公主(文成公主的堂姐)盛情迎接,各自表决了精彩的节目。在弘化公主的诚心劝说下,心存犹豫的文成公主将其所带的日月宝鉴分放于日月山两侧,以表其决心尊从圣命西嫁之心日月可鉴。 吐谷浑人历来以游牧为生,马背为家。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深感居无定所的艰难。后来,逐渐在青海湖畔建起一个个自己耕种、放牧、居住的村落,形成了今天土族的彩虹家园。 古老的故事讲完了,拉木斯让和公主举行盛大喜庆的土族婚礼。人们唱着动人的歌曲,跳着欢乐的舞蹈。《三杯青稞美酒》唱响,金樽盛满青稞酒,雪白的哈达举过头,献给伟大的民族,献给自强的人民,献给所有热爱家园、追求幸福的人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