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占为京畿要地,交通道路比较发达,但运输工具长期停留在肩挑畜驮的落后状态。民国时期,咸榆、三淳两条简易公路及咸铜铁路途经县境。解放前夕,简易公路和泾河诸渡口遭国民党军队破坏。建国后50年代,以修简易公路为主,并对咸铜铁路进行改线,成立运输合作社,购置货运汽车,交通运输事业获得长足发展。60年代初,重点改简易公路为沙石公路,增强公路通过能力。泾阳县建成第1座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桥梁,并成立运输公司,确立了国营运输在运输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1966年,泾阳县公路总里程达99。3公里,是1949年的5倍,其中沙石路占总里程的65%。年专业运输货运量12万吨,实现利润1万余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始油路建设。至1976年,公路总里程发展至167公里,油路65公里。1978年,公路总里程达226.6公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路建设朝提高路面质量方向发展,交通运输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迈进。至1989年,泾阳县公路总里程224.89公里,好路率83.4%。有各种机动车辆6936辆,私营运输专业户3596户,货运量239.46万吨,客运量492万人次,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网络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交通运输体系。[13]
2007年,泾阳县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建成公路430公里。其中投资1708万元改建高太三级公路30.5公里,投资960万元改建口鲁三级公路17公里,投资280万元改建三河路7公里,投资1400万元建成张家山二级公路6.3公里,投资599万元建成中扫路14公里,特别是投资9300多万元,建成通村公路368公里(水泥路356公里、油路12公路)。[14]
2009年,泾阳县公路客运量5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旅客周转量14589万人公里,增长10%。货运量244万吨,增长19.6%;货物周转量24368万吨公里,增长20%。[15]
2010年,泾阳县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6.58亿元,同比增长10.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