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成长并快乐着

家乡区县: 乌海市乌达区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和深究,是高中数学知识的铺垫和探究。在整个数学领域中,初中数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值得重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学生的数学道路能走多远?带着这样的问题,面对一群鲜活的学生,我认真开始新一天的教学。”这是市十二中的陈瑾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写下的一段话。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源动力。”课前,陈瑾让学生用15-20分钟预习新知识,在预习过程中有所“获”并有所“惑”。课堂上提出问题,她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入新知。课后及时批阅作业,从而有效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就会有生命力,从而实现由‘教’到‘学’的成功转型。”陈瑾说。

一直以来,数学中的难题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为此陈瑾在教学中将数学“生活”化,让小组把难题排成小品、相声等来讲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有效防止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慢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是陈瑾采用的有效教学模式,她按好、中、差将学生分为6人小组,营造优带差、一帮一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提供发言、上台讲解等展示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是奉献的职业,干好教育的前提是爱教育、爱学生,静下心来搞教育,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把关注转化为爱传达给每一个孩子。”这是陈瑾在10年班主任工作中的深切感受。

陈瑾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明确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

她还经常跟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写作业是否拖延,生活习惯是否健康,作息时间是否规律,对长辈是否尊重……陈瑾认为,家校联系为老师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依据,解决问题时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也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陈瑾除了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外,还担任着学校的教务主任。她说:“繁重的工作对我是一种挑战,我始终坚信:坚持往前走一走就会离目标近一些。我在工作中成长并快乐着……” 陈瑾:市级优秀教师、数学专家型学科带头人,曾获乌海市数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郭秀莲)

康海霞(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