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好儿媳

家乡区县: 乌海市乌达区

在海勃湾区卡布其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有一个叫李娜的“80后”。自打7年前和丈夫结婚后,便与公婆一起生活。2012年,公公不幸罹患绝症后,她不离不弃,守在病榻前悉心照料。她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的传承。 李娜今年32岁,是一名普通的汽车销售员。提起儿媳,婆婆吴秀兰感慨地说:“我们婆媳俩在一个屋檐下住了7年,没红过一次脸。儿媳对我们老两口特别好,就跟亲闺女一样。”让吴秀兰更为感动的是,儿媳自打进门后,每年都会为她和老伴儿张罗着过生日,一次没落过。“你瞧客厅里的婚纱照,那是前几年我过生日时,儿媳带我们到影楼拍的。”老人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说。“公公婆婆结婚时不兴照婚纱照,也没留下张像样的合影,我一直想给他们弥补缺憾。”李娜说。

老人慈祥、儿媳贤惠、儿子孝顺……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噩运在2012年悄然而至。2012年4月的一天,李娜的公公出现半身发麻的症状,并很快发展到神志不清、无法正常行走的地步。经医院多次诊断,老人被确诊患上恶性胶质瘤。恶性胶质瘤是一种难以根治且复发率极高的颅内恶性肿瘤。公公在银川住院治疗期间,李娜把4岁的儿子送到娘家,辞掉工作,专心伺候老人。

当时,由于神志不清,老人走路蹒跚,不知道躲避障碍物,如同刚刚学步的孩子一样。外出散步、去做检查……李娜总是手拉手领着老人一步一步地挪。看到李娜如此细心照料老人,很多不知详情的医务人员都以为他们是父女。这样的误会,还有很多。一次,她和丈夫带着老人去饭馆吃饭。见老人不肯吃,她一边像对待小孩儿一样耐心哄劝,一边用勺子为老人喂饭,这一幕感动了很多在场的人。当大家纷纷夸她孝敬老父亲时,她只好解释说:“这是我公公。”

由于治疗及时,加之李娜和家人的悉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于去年年底奇迹般地出现好转,虽然行动依旧不便,但神志基本恢复正常。

正当一家人松了口气的时候,老人的病情于今年年初再度恶化。经过半年的住院治疗,老人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鉴于癌症已到晚期,治疗已无效果,且长期输液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出现损伤,医院建议放弃治疗,回家静养。老人如同植物人,整日处于昏迷状态,吃喝拉撒全部需要人照料。给老人喂流食、帮老人擦洗翻身、为老人清洗脏衣裤,甚至是帮老人解手,李娜和丈夫始终守在病榻前悉心照料。说起李娜帮公公解手和清洗脏衣裤的事儿,婆婆吴秀兰感慨地说:“有李娜这个好儿媳,是我和老伴儿的福分。”“婆婆岁数大,身体又不好,不能再把她累倒了,我俩得多分担些。”李娜说。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默默奉献完美诠释了“80后”年轻人对“孝顺”二字的理解,她的故事也在邻里间被传为美谈。

康海霞(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