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党政办公楼,区委书记陈新造在会议室里,依旧十分繁忙。刚从北京洽谈投资项目事宜回来的陈新造,一边与党政班子商讨近期的工作重点,一边与专程前来做前期准备工作的吉大白求恩潮阳医院(养老中心)的项目组人员进行洽谈。利用空隙时间,陈新造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面对全区发展的棋局,陈新造侃侃而谈,认为当前潮阳经济发展有明显“短板”,如何确保完成全面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分析原因,挖掘潜力,找准问题,逐一突破。总之,一句话,以工作成效说话,以改革成果惠及群众。
一批大项目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潮阳区已经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那么,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怎样?
陈新造:2012年、2013年,在全区干群的努力下,在广大乡贤的支持下,潮阳初步扭转了发展的落后局面,单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这项硬指标,2013年与2010年相比翻了将近一番。但是,经过连续高增长之后,目前进入调整期,提速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我们必须静下来认真谋划如何集聚力量,继续发挥优势,推动潮阳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事实上,一个地方要真正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大项目来支撑。而大项目的落地,又需要一个过程来培植。我们正针对现有的经济指标“短板”,分析原因,挖掘潜力,限定时间,全力以赴逐一突破。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是乡贤投资反哺明显,能具体介绍下吗?
陈新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就有数十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投资总额约250亿元。这些项目概括起来有几个特点:一是乡贤投资反哺的项目占了大多数;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三是项目涉及城市扩容提质、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等,很好地贯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
如新恒基集团、国美集团一直没有在家乡投资,今年计划总投资近100亿建设中云大数据科技园、华南高新孵化大厦及相应配套、国美物流城等几个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其中国美物流城已经落户,计划在12月动工建设。这些项目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都是新兴战略产业。仅一个华南总部项目就可以引进50家高新企业在里边孵化;一个云信息计算平台就可以为1000家企业服务,这些对经济的贡献都是立竿见影的。还有潮阳乡贤企业家出资20亿元在潮阳兴建吉大白求恩潮阳医院(养老中心),占地面积300多亩;潮阳一中校友牵线搭桥、并参与投资,引进深圳迪信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商投(香港)商用置业有限公司投资超70亿,建设迪信通数码广场和海门旅游度假项目;与泰国青年华人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00亿合作开发练江新城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的签约开工投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竞争力。全区上下正紧抓项目建设,充分整合调动各种资源力量,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启动新一轮9条市政道路改造建设
记者:现在进入潮阳,看到的城区道路变化最明显,请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今年是否有更多的重点项目在推动?建设的资金从哪来?
陈新造:可以这么说,在不到两年我们募集到约30亿元公益项目资金,其中修路的就超过10亿元。这就是很多人都在说的市政路道建设巨变。据统计,除高速公路外,至目前本届区委区政府已完成修建的国道、省道、市政道路、厦深铁路潮阳站进出站路总里程约55公里,正在施工过程中的约28公里;另有数条市政道路、地方公路等正在开展规划、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
今年来,我们继续全面加快交通建设。潮惠、揭惠高速公路已经启动建设,汕湛、潮汕二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首期计划投资50亿元的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及配套项目正积极推进,站前循环道、c线广场段已完成建设并实现通车;g线大坑至莲塘段也同时完成4车道路面建设;临时客运站已建成;到目前为止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约9亿元。国道324线潮阳段大修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已实现单侧车道通车。省道234线潮阳段的大修改造工程大部分路段已通车;省道237灰田线续建工程正开展前期工作。
在完成城区13条主干道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潮阳计划投资近10亿启动新一轮9条市政道路的改造建设。目前,区政府大院周边道路、棉新大道、城南一、二路、石珠二、三路和柳园路等道路正加紧推进,下来还将启动环市东路、老过境路、新华中路等4个城区主干道改造项目。为了推动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在区财政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创新思路,拓宽渠道,通过乡贤反哺资金、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科学统筹安排好区财政投入、盘活闲置资源、bt、ppp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道路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