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葛天氏故里,秦初即设为颍川郡。彪炳史册的“楷书鼻祖”钟繇;著名文学批评家、我国第一部论诗专 著《诗品》作者钟嵘;流芳千古的贤达名吏陈实;三国名士徐庶;清末翰林杨佩章等皆诞生于此。历史遗迹遍布全市,文化轶事脍炙民间. 钟嵘(约468~约518),字仲伟,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县)人。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 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 ,仿汉代“ 九品论人 ,七略裁士 ” 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诗品》是他的诗歌评论专著,以五言诗为主,将自汉至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区别等第,分为上中下三品,故称为《诗 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后以《诗品》定名。
钟繇(151——230),东汉颍川长社人(今长葛市)人。繇生于书香门第,矢志勤学,爱好书法,盛暑严寒,练书不辍。旁有一池,常洗刷笔砚, 致使池水尽黑。繇常以物画练字,长达数尺。睡前坐在床上,用手指当笔,在被子上摹画,久而久之,把棉被画出窟窿。繇与胡昭并师刘德升,又博采众长,兼善各 体,尤精隶、楷,点划之间,多有异趣,结构朴茂,出乎自然,成为由隶入楷的创始者,后人尊为“楷书之祖”。陈武帝陈霸先说:“钟繇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 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也。”惜钟繇书法,真迹失传,法贴中所辑《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均出于临摹者之手。 东汉未年,繇举孝廉,后任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令,因疾辞职。后为黄门侍郎,封武亭侯。建安二年(197年),关中马腾、韩遂等拥兵自恃,时曹操在兖 州,无暇西顾,推荐钟繇为待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繇到长安后,写信给马、韩等人,陈述利害,使其各派儿子入侍朝廷。建安五年(200年),曹 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1000余匹,以应急需。曹操在给钟繇的信中说:“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魏国初建,繇为大理,迁相国、太尉,与华歆、王朗并称名臣。魏文帝称赞说:“此三公者,一代伟人,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迁太傅。太和四年(230 年),钟繇去世,明帝素服临吊,谥成侯。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 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 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陈实(104-187),字仲弓,今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东汉时属颍川许县)人。 实少为县吏,勤奋好学,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见其聪敏过人,荐其到太学读书。学成归里,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实德行高尚,司空黄琼荐其任闻喜(今属山西省) 长,到任月余,离职服丧.后任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三十里)长,故时人称其陈太丘.实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沛国(治所在 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加重赋税,陈实抗之无力,从之不甘,愤然弃官归里。 东汉延熹九年“党锢之祸”株连甚众,陈实未能幸免。受株连者有的逃避他乡,有的请求赦免,陈实却说:“吾不就狱,从无所恃。”请求拘禁。并为他人承担责 任,后遇赦出狱。党禁解除,朝廷多次征召,陈实辞而不就。中平四年(187年)病逝于家。大将军何进派人吊祭,参加吊丧者三万人,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 生”。
翰林杨佩璋故居: 杨佩璋(1850~1920),字筱村,今后河镇后河村人。少失父母,衣食艰辛。堂伯丙昌携其至浚县训导任所,衣食教诲,待若亲生。 筱村刻苦攻读,以案元入庠,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周围同僚趋炎附势,相互推崇 之风甚盛,而筱村以名节自重,岸然自守,杜门读书,不接权贵,故沉浮词馆二十余载无升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迁国子监司业,后转左春坊左中允司经局洗马。二十六年(1900年)补翰林院侍讲,次年迁待读,升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 部侍郎衔。二十九年(1903年)署督察院副都御史,筱村以廉洁自守,以忠贞处世,不事逢迎,绝少私交,虽身居高位,而门可罗雀。尽管同僚讥诮,筱村却不 改其素。 筱村学博识广,善于鉴赏古书画,京师推为专家。为文独造,清真雅正。书法颜柳,字字端楷。惜内向不露,所遗作品甚少,民国9年(1920年)寿终。
吴增先生1955年生于河南长葛.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促进会重点推荐的优秀画家,世界艺苑和华夏风情杂 志集团特约画家.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少林寺禅画院副院长,吴增美术学校校长.吴增承师祖遗风,潜心钻研几十年,终于攻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 国活画艺术.吴增先生的作品立意创新,风格独特,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开创了国画艺坛的新纪元.
洛阳出现中医名著《针灸易学》初刻本 这本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位置,作者是清代长葛名医李守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