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河下地处淮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故居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吴承恩故居以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神话小说。当您来到淮安必定想看看这部驰名世界的神话小说的作者故居,探索这部小说的写作渊源。我想您看过以后必定会有所了解,有所体悟的。
整个故居占地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现在我们已到了吴承恩故居的正门。
正门上方匾额上“吴承恩故居”几个金黄色大字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修竹丛丛,绿叶婆娑,摇曳生姿,给我们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扬州八怪画派郑板桥的几句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吴承恩一生屡遭困顿,而不随波逐流,这一丛修竹不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风骨写照吗!面对竹林还使我们想起一副古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吴承恩年轻时与户部尚书叶淇的曾孙女叶氏成婚,生有一子叫凤毛,状元沈坤曾将爱女许嫁凤毛,后凤毛夭折了,而没有成婚,这是吴承恩为沈坤的父母撰写的墓志铭。
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转衰、日趋腐败的时期,宦官刘瑾及严嵩父子先后擅权。吴承恩虽满腹经纶,才华过人,却饱受挫折与埋没,终其一生,报国无门。由于妻儿早逝,他的晚景凄凉,1582年,吴承恩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终年78岁。
为编著《西游记》,吴承恩远涉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吴承恩曾经写过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吴承恩三十六岁那年,明世宗南巡承天府(今湖北安陆县),随驾文武大臣乘机敲诈勒索,大捞横财,闹得民不聊生。吴承恩按捺不住满腔的愤懑,写了这首诗。诗中把那些祸国殃民的文武大臣比作二郎搜山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妖魔”,斥之为“五鬼”、“四凶”,痛快地骂了他们一顿,连皇帝明世宗也遭到了他的斥责。
吴承恩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生的著作极其丰富,但是因为“家贫无子”,绝大部分已散失了,现存的著作除了驰名世界的《西游记》和一部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存世外,另外还有他写的一部短篇小说《禹鼎志》,编辑过一部词集《花草新编》,均已失传了。吴承恩散失的文稿,是现在世传存稿的十倍以至百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