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一下开封经济发展吧。闻名的一所国立重点大学;建国初期,是一所拥有文教学院、理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等5个学院下辖20多个系、专业的综合大学;1952年院校调整后,成为一所以培养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此之前,河南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知名学者专家,河南大学在海外华人世界享有很高声誉。1984年恢复原河南大学校名。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所拥有文史学院、财经学院、理工学院、化工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等8个学院22个系的地方综合大学。全校共有教职工3500人,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万人以上,教授287人,副教授547人;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累累,每年完成各类科研成果1000多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上百项。河南大学近年来一直探索,作为一所具有人才和科技两大优势和相当规模的地方院校,今后怎样办学才能提高办学层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改变自身命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科教兴国中发挥自身更大优势?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把办学眼光思路放到了立足自身情况,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这一课题上。他们在思考,并迈出了实践的艰难步子。
《经济日报》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衰落,曾在1994年2月28日、3月1日、3月2日、3月4日、3月6日、3月8日、3月10日、3月17日等大篇幅、多角度、全方位的“批评”式的报道探讨其落后的原因,督促开封早日“开封”。这次大角度批评报道,引起开封市决策者们认真思考如何快速发展开封经济这一问题。现任开封市市委书记,时任开封市常务副市长的梁绪兴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开封有四个字;一是古,城市古;二是旧,思想守旧;三是少,这些年来投入少;四是后,经济落后。”他们在把准开封经济命脉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讨论,认为制约开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的素质和教育、科技落后的原因,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也许是借鉴河南大学和开封县政府开展合作的经验,他们在1996年下半年推出了“寻策问计”到河大的科教兴汴新举措。1996年11月27日,开封市委、市政府在市长梁绪兴、市委副书记程广安的带领下,由五县、五区、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宠大的队伍,到河南大学听取专家教授对发展开封经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纵观现阶段开封在省内,
国内相对别的兄弟城市具体情况,
竞争优势只有两个了:第一,有不可替代性的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景观,这些资源可以深度挖掘,而且就目前而言,开封的很多的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还停留在很低档次的层面上,深度挖掘潜力很大,可以以旅游业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城市。第二,开封离省内中心城市的直线距离非常近,直线距离不到70公里,并且随着郑东新区的发展,开封西区的西扩,开封和省会城市郑州完全有可能形成大的中原城市圈,中心城市郑州的发展,开封得益将会很明显,譬如随着郑州于周边省市辐射能力的增强,来郑州作经商,贸易的外地人的增多,也同时随着郑州人购买力的增强,购买力水平的提高,文化休闲的人群的增多,对带动开封旅游产品的消费,和旅游业所相关联的涉外餐饮业,酒店业发展,甚至对开封本地房地产业都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再譬如随着城市间距离的缩短,开封人会节省下很多时间成本,而这些成本的节省却又恰恰能在开封市创造新的财富,比方说开封人在郑州工作挣钱而在开封过活会更加现实,因为时间上会更加宽松,而在郑州挣钱而来开封消费将会拉动更多的开封城市消费,同时创造更多开封就业机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