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水平等于社会开放程度的荒唐
——为全民英语热梦醒喝彩之五
我楚狂人
我们的全民英语热到了如此疯狂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全民英语水平等同于社会的开放程度,时髦的话就是“与世界接轨”。真是这样吗?非也!
2005年我有机会到我们的东瀛邻国与同行交流,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私立语言学校的老校长,这位老校长夫妇都是中学英语教师。但是我们从这一对老夫妇身上发现,日本人的英语真烂!即使这对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几十年的老教师,发音烂,口语惨不忍睹,基本上也就是能崩几个单词的水平。我的同行者本来指望靠英语与之交流,结果变成了互相崩单词。相反,我靠着汉语的书写,与之“笔谈”倒是毫无障碍。这个事实让我很觉意外:日本的明治维新不是向来以全盘西化称著的吗?事实上日本的西化程度是很彻底的,但是他们的全民英语水平并不高。这证明,日本的“与世界接轨”并不包括他们的全民英语水平。
其实放眼世界,有不少独裁国家的掌权者都有在西方世界受教育的经历,这些掌权者都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独裁者,并不妨碍这些独裁者掌控的国家搞得很闭塞。所以,英语之好坏,与社会的开放程度并无必然联系。我们并不否认,英语是一个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工具,毕竟这个世界操各种口音的英语的国家众多。既然他们人笨,一下子学不会汉语。那么不妨我们迁就些些,学一点英语,与之交流。但是,英语始终只是交流工具,用得着的人就去用,用不着的人就不用,不必提高到等同社会开放程度的吓人的高度。
还是回到“道器之辨”。我们老是辨不清何为道何为器。英语是器,只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器。而社会的开放程度则是“道”的层面上的东西。想用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取代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这叫做舍本求末。
我们的电视剧还在热衷于宫廷剧,夸大的和虚构的各个“大帝”和他们的嫔妃们充斥荧屏,人们对于皇权还是那样津津乐道,还在帮助“康熙大帝”“向天借寿五百年”。这种情形之下,英语水平再高,社会的开放程度也高不起来。
全民英语热梦醒了,我们再也不能指望靠着英语这个器来提升社会的开放程度。社会的开放程度要从“道”的层面上去追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