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洋冈俗称“大粮巾”,位于澄海城东北十五华里,古时候,因其挺立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的一个山冈,以故取名程洋冈,古时候简称凤岭,又叫岐陇或旗陇,又被称为凤鸣冈,因东有凤岭,北有凤冈山而得名,又有宋代陆秀夫题写的“凤鸣岐冈”石刻(已毁)遗迹可考。
程洋冈远在唐代已有渔民在凤岭聚居,以捕渔为生,唐代建有凤岭宫(岐陇宫,已毁),供奉汉南越王赵陀和唐医学家孙思邈,宋代曾祀东岳大帝,先后有柯、钟、黎、麦、詹、洪、翁、梁等姓氏的祖先在这里定居,现只存下柯姓的后裔,其中七姓只存遗址(有钟厝池、黎厝坟、麦厝园、詹埠头、詹厝埕、洪厝潭、翁厝斗,梁厝园等)。程洋冈现有的姓氏,有籍可考者,陈氏的祖先是在北宋时就到这里定居,这可从现在的遗迹和布局来看,石寨是陈氏的基地,其分布地盘较为广泛,现村中各个角落都有陈氏居民住居,石尾下渡和开凿于北宋哲宗年间(1086-1100)时的仙美溪渡口,这两处渡口一直由陈氏袭传撑浸;郑氏祖先清江公之长子,于南宋年间逃难来此定居;许氏祖先元隐公于南宋末“逃元番”从潮州到这里定居;明代洪武五年(1372)蔡氏祖先、明代宝德年间(1426-1435)林氏祖先也到这里定居。
清朝年间,盗贼盘起,时有海寇入侵,为了集结力量,保卫家乡。程前七乡(程洋冈、潜溪即前溪、东前溪即东乡、银溪即寺后、过溪当时包括今天的云一云二、管陇、窖西)当时就联防抗盗,统为一乡,约定一村有盗,六村相援,故用程洋冈这一名称,后来各村各自为政,程洋冈这个名称成为本村独自使用的名称了。抗日惨胜后,曾与莲阳的永平、竹林等合称为莲中乡。解放后,又联同程前片各村合称为维新乡,与窖东西合称为程美乡。
由于海洋不断冲积浮聚,山北面一带,北宋时期(960年)开始已基本成陆。当时韩江口海岸,由于群山作为防御海风浪的屏障,故在浅海区形成良好的停泊港口,时称凤岭港,又名岐陇港,潮州府志记载的“旗岭港,距城十五里,南洋大州港之北,处韩江发源而来,凡来往客舟,多泊于此,”指的就是此地。
由于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产品逐渐增多,加上海路交通通畅,于是工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村内已建有永兴街,街门在现在市巷顶,匾上有“兴国丁丑”纪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据考古发现,程洋冈有宋代的营盘山古窑,莲花湖古窑与虎丘山古窑等窑群遗迹,还有经营糖业的糖房十数家,通过红头船连同陶瓷器远销南洋各地,形成了一个兴盛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