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韩复榘

家乡区县: 牡丹江市阳明区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又咕嘟。”“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在老百姓印象里,韩复榘是位喜好创作打油诗的一介武夫,街谈巷议里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笑话。“父亲从来就不是戏说中的那种咋咋呼呼、张牙舞爪的军人,相反,他表情刻板,不苟言笑,几乎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在儿子韩子华的口述里,韩复榘却是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韩复榘,他坚定果敢,勤俭朴素,崇尚教育。 近日,由韩复榘次子韩子华讲述、口述史记录者周海滨执笔的《我的父亲韩复榘》出版。书中通过一个孩子看待父亲的视角,再现这位民国枭雄鲜为人知的人生细节。当我们听了那么多关于韩复榘的笑话之后,看一看这本书,或许会对这位国民党陆军上将、曾经的山东省政府主席忽感陌生。 被误解的民国枭雄 记者:提到韩复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流传甚广的打油诗和笑话,好像他就是一位没有文化又爱卖弄文化的武夫,但书里的韩复榘却全然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口述,是要扭转韩复榘的民间形象吗? 周海滨:民间对韩复榘有很多误解。比如说,“榘”字就一直被误读为“渠”,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很少发现有人出来纠正。这位曾经的一省大员,却连名字的读音都被老百姓忽视。再比如说,他是河北霸县人,却被误解为山东人,其实,他只是从1930年至1938年初在山东主政而已。在历史上韩复榘的形象基本已经被定型,他是“反动军阀”,他是“一介武夫”。这么长时间以来,民众受这种历史评价的影响,对韩复榘一直没有好印象。 一开始要做关于韩复榘的口述史,我也很犹豫,随着接触资料的增

曲瑶(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