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
古时的潮州也即今天的潮汕,是一部分纵深地带,是大片荒山野地和溃海滩头。如东南面还是沉浸于于深海之滨,当时也没有潮汕潮州之名称,那时没有稳定的疆域,无政权,历史上只称南交之地。
到秦朝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屠雕带领五十万大军统一了南方,进军五岭(山名:大庚、始安、临贺、桂阳、揭阳称五岭;又有交趾合浦界上五岭,但未指明岭名;通往领南之五条道路。(1)自福建长汀入广东梅州;(2)自江西南安经大庚入广东南雄;(3)自湖南郴州入广东连县;(4)自湖南道县入广西贺县;(5)自全州入静江(见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这时中原才包括潮汕这片土地。才设有揭阳令,初具建制雏形。至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揭阳令史定降汉,被封为安道侯,公元前111年设揭阳县。
东晋时,从南海郡拆出东部地方,置东官郡,郡治设东莞,其东部揭阳拆成海阳、缓安、海宁、潮阳四县。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改置义安郡(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领缓安(闽南)、义招(大浦一带)、海宁(惠来以东)、海阳、潮阳等五县,属广州。
南朝时,梁朝普通年间(公元511—公元527年间),义安郡属东扬州,后改瀛州,到陈朝又恢复义安郡。
两晋时的海阳、潮阳两县之城地在何方?现在的潮州只有归湖发现东晋墓,而潮州城郊及其他地方则未发现。《海阳县志》记载海阳县城在归湖;《潮阳县志》记载潮阳县城在灵山附近。
关于“潮州”之称,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潮水往复为名,首设立“潮州”,义安县为州治(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领现有的潮汕、兴梅地方。在潮州有海阳、潮阳、海宁三县。
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称义安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废海宁县。
至唐朝,潮汕这块地方或属福建、或属岭南。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属江南道。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派兵平定潮州后,潮州各族人口最多为一万又三百余户,五万一千多人。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属福建,二十三年改属岭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属福建,九年(公元750年)归属岭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仍称潮州,至此,潮州名称不改。属岭南,咸通三年(公元826年)属岭南东道。
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至五代,潮州只辖海阳、潮阳二县。
唐宪宗李纯十四年(公元819年)三月廿五日韩愈被贬来潮,当时的潮州(现在的潮汕)是荒芜、落后、边野之地,是要韩愈来这块边野之地受罪的。
公元971年,宋太祖派潘美平定广南,潮汕这块地方开始进入宋朝,仍设潮州,州官称知军州事,只辖潮阳、海阳两县。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潮州属广南东路。至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才分海阳县建揭阳县,潮州才领三县。这就是说从东晋到至宋徽宗(公元1121年)期间,未设揭阳县,只设置潮阳、海阳两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