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县北面乡村,在改革开放前每年的冬天都有烧石灰的习惯,烧石灰有着极其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首先是“封荆口”。此地的石灰,需要焚烧大量的柴草荆棘,方能获得。因此,在整个烧灰过程中,打柴割草便显得相当重要。一开始,全村各家各户出粮派肉,由家庭主妇们做好肉食、豆腐、糍粑等此类乡民眼中的奢侈品。送到山上供男人们饱食一顿之后,便开镰打柴割草。这个形式便称为“封荆口”,意为连荆棘都能割下。何愁柴草打不回?
第二步是“开片石”。柴草准备好之后,便是取石料了。解放前,炸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乡民取石烧灰都需锤敲钎凿,其艰难可想而知。正因为难,所以,这道程序也象“封荆口”一样,仍需男人们大吃一顿方可动工。曰为“开片石。”
接着是“敬神装窖”。庆云的石灰窑均为立式,其装法都是先把窑内底部垫满柴草,然后贴着柴草从窑内四壁开始,类似建石拱桥一样,逐渐向中心靠拢,直至装好这一层。这一层的装法特别讲究,需要一定的技术。倘若装不牢固,便有可能整窑垮下。所以,每次装窑之前,都得摆好香案,供上祭品,焚香点蜡,男人们一脸虔诚地跪拜于地,祈求保佑。
最后点火煅烧。一般经过6-7天之后,整窑石块便成了灰。这几天,男人照样少不了大吃大喝。
有趣的是,整个烧灰过程妇女不得参与,更不允许上窑,尤其是怀孕者。否则,石头便无法烧成石灰。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借口,有了这种规矩,男子才可冠冕堂皇地独享大鱼大肉,美味佳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