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过山瑶的穿戴

家乡区县: 韶关市乐昌市

乐昌北乡上、下西坑一带的瑶民,系“过山瑶”。瑶族的风俗习惯,尤其在服饰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据民国二十年版《乐昌县志》记:“邑有瑶……男女喜穿彩绣花边服饰,首裹花帕。今惟见男子穿耳垂环,妇女带高冠。冠用篾为架,缝以白布,左右成高尖。下围短裙,无袴。”乐昌瑶民的服饰不仅款式多样,且工艺精细,其风格别有韵味。其主要服饰有:

黑色头帕(长78厘米,宽48厘米):帕两端饰二蓝一红条纹图案,帕面左、中、右分吊黄、蓝、白三色珠串,珠串梢端带黄色绒丝。年纪稍大和老年妇女多用此种头帕裹头。彩绣披肩(长68厘米,宽36厘米):以土黄色布为巾底,采用黄、蓝、白三色丝绒刺绣图案,饰吊珠串,巾面绣上大、小方格,大方格以“人”形成“三角”图纹组成,小方格内绣“回”纹或几何图形,巾中间在图案上叠秀一大八角星,星的周边绣“回”纹而成,巾边四边绣“人”形或“三角”图案。这种彩绣披肩,大多为年青女子饰用,披在身上光彩夺目,倍显青春活力。头箍直径20厘米,也有称头冠的,用蔑制箍,缝以布裹之,绣花;珠拖(以6串为一组,长3米)。头箍和珠拖均为妇女饰物。男子裹头巾(长2米)、緾腰带(长2.64米、宽23厘米),头巾和腰带工艺较简单,一般仅在两端或边上绣上传统的红线几何图形。成年男子,腰间别一“过山袋”,俗又称“过山榜”。椭圆形,样式与大小似现代女性用的小荷包,绣花,工艺精细,袋的一端饰串一枚铜钱。

凡瑶家女子出嫁,必须亲自制作一套首饰,有头帕、披肩、头冠等三种作为随嫁物。男女通婚,由双方父母做主,由男方找一位与父同辈份的亲属做媒(如无叔、伯亲属者,必须相认一位)。聘金多按女方年龄1岁2元(银元)计算,若女方20岁,则付40元礼金。结婚时,由女家人送新娘到男家成亲。某些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唯穿戴服饰颇具特色。

每个人都有个虎哥(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