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江大鼓和萧江鼓楼

家乡区县: 浙江省平阳县

近期,代表萧江传统文化象征的萧江镇的标志性建筑——萧江鼓楼即将完工落成。
关于萧江大鼓,在萧江民间有擂鼓辟邪祈福的习俗,表达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萧江大鼓始建于距今400年左右的明末清初,曾毁于文革期间,于上世纪90年代重建,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的萧江大鼓同样非常硕大,鼓面能置放一张八仙桌,容纳8人饮宴,还能空出上菜的通道。萧江相传:“初一大鼓,声闻十五”。


萧江大鼓因远近闻名而被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入。建造大鼓的起因有三种说法:一是传说当时有小股倭寇从现苍南方向的海域入侵,沿水路过巴漕、龙江(今龙港),进入平阳县萧江镇抢掠。当地乡民不堪其扰,成立保卫团,制造萧江大鼓。鼓大而声远,倭寇来袭时敲响大鼓,一以示警,让妇孺老幼及早躲避,降低损失;二以集合,保卫团闻声而至,抵抗侵略者。另一种说法则是祈福之用。萧江大鼓最早置放在萧江塘河之畔的陈爷殿中。据萧江当地一些老人回忆长辈的说法,当时经常有人在萧江塘河出意外,依巫觋之说,要在塘河之畔建立神庙才能遏此灾厄,于是就建了陈爷殿。民间又有鼓声能震邪的说法,于是制造了一座特别大的鼓,以求能攘灾祈福。

还有一种说法源于祠堂大鼓。据当地大族周氏、陈氏等族谱所载,明末时期,周、陈两氏从福建泉州方向迁移至此,两族人丁兴旺,家族事业发达,开始建造祠堂,而且在祠堂造了大鼓祈求太平,两个家族相互比拼,最后成全了萧江大鼓。随着年月迁移,萧江大鼓建设具体起因已湮灭于历史烟尘中。如今,萧江大鼓已被群众奉为“太平鼓”,只有在初一、十五等特殊日子,由名望人物击打。当地有歌谣说:一鼓打健康,二鼓打长寿,三鼓打富贵,四鼓打荣华,五鼓打荣升,六鼓打顺利,七鼓打和谐,八鼓打发财,九鼓打太平。

为了弘扬萧江大鼓传统文化,萧江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在萧江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动萧江镇民间资金,捐资建设萧江鼓楼。萧江鼓楼建于海拔60多米的萧江桔坡山公园最高处,占地面积553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楼高五层,高度29.8米,采用民间仿古建筑样式建造,于2011年5月开工,历时三年,近日即将完工。

萌萌哒小透明(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