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狼山山名的由来

家乡区县: 江苏省通州区

狼山与五山,古代又称狼五山。狼五山形成的年代距今有3亿5仟万年到4亿年的历史。狼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故又叫五狼山。一说是因为山形似狼而得名。狼山的山名历史久远,史籍载: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六月二十七日发自崇福寺,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风急浪高,旋转三山。”﹙《唐大和尚东征记》﹚。由此可知,唐代已取名狼山。宋代淳化年间,州牧杨钧以“狼”不雅,以“琅”易“狼”,又以山北紫石岩产紫石,改称“紫琅山”。《山志》亦记载:“因‘感于烟光凝,暮山紫’故称紫琅山”。但是,千百年来因为“狼”字通俗、形象、易传、易记,人们一直沿袭旧称。狼山因狼说,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同“大圣菩萨”有关的故事:白狼精占据了狼山,为非作歹,一日大圣云游至此,见状决心为民除害,大圣收其相,变作行脚僧人,向狼精商借一衲之地,狼精哂笑道:“我这偌大的山岗,借区区一衲之地何损于我?”慷然应允。于是大圣脱下袈裟,念起咒语,祭起袈裟,遍遮全山,狼精见状,仓皇逃遁。从此,狼山遂无狼迹。 沧桑变迁 五山沿江成弧形排列,绵延3.6公里,面积98.43公顷,合1063亩。 狼五山在古代是大海中海中的孤岛,相传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去东海寻“不死之药”,徐曾把这儿误疑为“海上三神山”。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五山进入了长江。宋朝初年,五山还在江中。以后,随着江岸泥沙淤积,五山先后与陆地衔接,狼山登陆在宋咸平、天圣年间﹙约1001年—1031年﹚。最后登陆的是军山,时间在康熙未年。民间相传,五山在康熙以前曾七次下江,古人写此沧桑变迁云:“沧海桑田,不管万家忧乐;松风水月,常留四季清华。” 狼山的高度虽不及军山﹙军山高度海拔118米,狼山为106.94米﹚,但因它那独具魅力的景色,文物古迹的众多,且位居中峰,军、剑、马、黄,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狼山南坡平缓,北壁陡峭,山南被覆厚土,北山石峭峥嵘。“阴睛风殊,一山之间,南北气异,千变万花,莫可端倪。” 南天一柱 昔日《江苏省歌》歌词有:“金焦二山,天然画图垂,狼福才二山,重镇两岸对。”扼要地道出了狼五山的险要位置。五山——这长江巨龙北岸的最后“尾骨”,虽非崇山峻岭,但因其位于右江左海之地,面对江南福、虞二山,成为江之锁钥,镇常、维扬之门户。历来为兵家所瞩目,糸人民之安危。历史上秦皇驻军军山;宋、明朝阅兵金刚殿前;倭寇劫掠;列强虎视;刘六、刘七义军血染狼峰;黄朝飚军山揭竿造反……皆为争得这军事险要。194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先攻取狼山,迫使南通城内的国民党军队仓皇撒逃江南的。“五山拱北”——狼五山不愧为拱卫江城的南天一柱。

那个果冻臭掉了(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