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寺(原名“碧云洞”),位于东坑镇“尖山嶂”的半山腰,始建于清朝光绪丙午年间(公元1906年)。寺的右侧是巍峨耸立的人子嶂,海拔865m,是东坑镇最高峰。左侧是独立成峰的下尖山,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葱茏,四季常青,流水潺潺,花香鸟语,环境极其幽静。建国前,这里不仅是陆河、陆丰、普宁等市、县善男信女朝拜神明之地,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游击队的驻地,解放战争时期又是我东北大队的指挥部和宿营地。
该寺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神坛被毁,寺院被改成公社林场护林员的住房。一九七一年中共陆丰县委书记高峰,检查工作时曾到该寺,当他知道这里曾是我东北大队的驻地时指出,此寺属于历史文物古迹应予保护,同年由陆丰县人民政府拨款300元作维修之资,一九八九年由民间信民自行修复。一九九零年又一次修缮,二零零一将原瓦面换成琉璃瓦,寺庙一进上下二托,上五下五平房结构,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四周用石砖砌成。寺庙正厅挂有一匾额曰:“碧云洞”,龛上设帷幔,供观音塑像。龛门左右书有对联曰:“古佛犹存白莲台上,观音降笔结成正果。”寺大门对联为:“尖峰藏佛寺,山月照禅门”及前檐石柱上雕刻的对联:“尖笔擎天瑞气腾腾书就日月光华,山峰插地莲花朵朵便成锦绣乾坤”等仍然是清代遗留下来的。二零零四冬,信民们又在寺的左侧建起一座面积约200平米的佛堂,大门左右各立龙柱一座。寺庙右侧小山头上由“陆河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牵头,建起了一座“东北大队纪念碑”,如今,这里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