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等待/一次宁静的休息/心灵在一杯茶的柔和中/感受我的诗情画意/让您品味悠然。《沁园春.海陆丰》。上京。
海陆风光,鱼米之乡,碧海连天。
忆红都圣地,光辉万代;
沉浮几遍,彭湃家乡。
一饭千秋,农民演义,戟举旌旗耀四方。
渡洲渚,粤东风云起,星火燎原。
人生正是沧桑,问铁骨丹心谁可担?!
有群英荟萃,胸怀抱负;
中流砥柱,励志图强。
一曲《思乡》,唤回游子,共奏今朝新乐章!
同歌唱,再扬帆击水,气概红湾!
注:1.“海陆风光”指汕尾市的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的风光,同时也是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源地;
2,“一饭千秋”:指南宋南宋大臣文天祥率领一队疲兵转战到海丰的五坡岭这里,正要开饭时,剽悍的元军铁骑突然掩袭而至,文天祥仓促应战,力竭被俘。明朝正德元年(1506),邑人为了纪念这位抗元英雄而修建此亭。当时亭前还建了一座表忠祠,祠前还建了一座额刻着“一饭千秋”四个大字的石坊,三者互为映衬,构成庄严的场景。如今,祠和石坊都消失了,剩下这座孤亭默默地向游人倾诉当时此地所发生的故事。文天祥这顿饭的炊烟,早已被岁月的流风吹得无踪无影,可是五岭坡依然令人梦系神萦,这顿饭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上。
3、“农民演义,戟举旌旗耀四方”:指彭湃1921年领导的全国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4.“渡洲渚,粤东风云起,星火燎原。”:“渡洲渚”指周恩来抢渡陆丰碣石湾渡海处。
1927年10月5日,先后到达甲子的南昌起义领导人有:起义军总指挥贺龙、参谋长刘伯承、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革委主席团成员恽代英、谭平山、革委秘书长吴玉章、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工农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等。7日,他们陆续乘木船离开甲子,安全到达香港。还有时任营长的陶铸及不少团、营级官佐,均从甲子乘船出境。在甲子乘船去香港的还有江西省政府代主席、国民党左派人士姜济寰及其他一批人。……在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陪同下,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前委书记周恩来,及同行的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十一军军长叶挺,十一军党代表聂荣臻,先到陆丰湖东,因未找到地方党组织,又返回南塘,始与中共陆丰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取得联系。杨石魂普宁人,1925年中共党员,1927年5月在陆丰新田组建惠潮梅工农救党军时任党代表,北上武汉后随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同起义军指挥部撤到流沙,负责护卫病中的周恩来。他雇了一顶轿子,抬上周恩来,一行人身着便装,随着黄秀文派去的农军队长李秀来到金厢黄厝寮村,住在黄秀文家里。次日,即10月9日,海面突然刮起大风涌起大浪,木船无法出海,他们一行只得伺机出境。……这时,周恩来患疟疾更甚,常发40度高烧。杨石魂要黄秀文与陆丰党组织取得联系,请可靠的医生替周恩来治疗。……第四天,黄秀文接到海陆丰县委通知,要黄秀文护送周恩来到溪碧村去治疗,那里有一位可靠的老中医。过了四五天,杨石魂又护送周恩来回到黄秀文家里。前后约半个月,海浪终于平静了,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在杨石魂、黄秀文的陪同下,在一个傍晚到洲渚村海边,乘木船离开金厢,安全到达香港。……因此中国革命“粤东风云起,星火燎原”。
5.“人生正是沧桑。。。。。。”指海陆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海陆丰组建了“汕尾市”。海陆丰人民由此走上了“红土地,新汕尾”的新建设。
6.“一曲《思乡》,唤回游子,共奏今朝新乐章!”:著名小提琴曲《思乡曲》为著名手提琴家海丰人马思聪所作。
马思聪(1912—1987),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出生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1923年,(历史上的今天.com)11岁的马思聪马思聪随大哥来到法国,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初,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LSJT.NET)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倌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7、“红湾”指“汕尾市”的“红海湾”。
附《沁园春》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
△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
△
一下四),(仄)仄平平。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到底,前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此调般都用较多的对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