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月7至8日中的一天。陆河人习惯称“立秋”为“过秋”。它是陆河民间的小节日。
过秋这一天,陆河人也叫“秋日”,是三伏天气中的一个日子,是一年里最热的时侯。
自古以来,陆河人就有“过秋”的习俗。以前,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踏层子粄”(用大米碎成粉,蒸成分层的粄)吃,或做糍耙吃。很多人把这些食品作为一种礼物在亲友间互相赠送。
当天,农民们要放下手中的农活在家休息,或干些轻活。这是为什么呢?农谚说:“立秋处暑,便(靠)墙着裤”。这意思是说,农民们已经“翻了一个早”(做三夏工作),连穿裤都站不稳,疲劳极了;又因粮食困难,长期没有吃饱或吃好;这时,天气又酷热,田基本插完,恰好有个节气,便放下农活休息休息,做些粄让肚子吃个饱福。这也叫做“田圆(完)”。
过秋这天,人们也不给耕牛下田劳作,这叫做“避秋”。因为此时正值酷暑,烈日炎炎似火烧,连稻田里的泥鳅都会被烫死。农民们称这种现象叫“煎秋”。农民是靠耕牛吃饭的。牛是农民的宝贝。所以农民爱护耕牛如命。牛到这个时节也非常疲劳,有的连“蹄壳”都脱落;据传说,这一天还是牛的生日。因此,农民们无论如何,也要让耕牛休息一天,恢复元气。以前,河田镇内洞村最讲究“避秋”。这一天,该村所有的人都不下田劳动,牛也不下田干活。有些地方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习俗。
以前,在过秋这一天,很多地方的民众要组织集中起来祭拜“社爷”。人们祈求“社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少平安,财丁兴旺。当年添了新丁的人要出一只鸡做为祭品,祭完后煮成粥给大家吃。这叫吃“社糜(粥)”。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沉浸在无比快乐之中。
过去,从“过秋”这一天起,大多数人都不敢下河溪、池塘游泳。这是因为,在陆河有句“秋水恶过鬼”的气候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的到来,标志着寒热季节的交替,水的性情也变得不那么温和。此时,人们若再下水游泳,就容易生病。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门路的增多,有些人对“过秋”的兴趣已不那么浓了,但,大多数陆河人仍保持着这一习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