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如淼,l912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于连县(现连州)保安区水口村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27年,未满15岁的邓如淼以优异成绩,考取连县公费生,被送到广州仲恺农工学校读书,多次听过何香凝校长的演讲和教育,经常阅读鲁迅、郭洙若等人的著作,和同学秘密传阅“红色文章”。1930年,邓如淼毕业后回乡教学,受聘于连县乡村师范和县立女子高等学校。 抗战爆发后,邓如淼与志同道合的罗耘夫等人共同组织“中国劳农学会”,参加“中华民众教育促进社”,在连阳、佛冈等地开办民众夜校,设立民众图书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从延安回来的雷广权介绍邓如淼与地下党领导人“欧叔”(王炎光)见面,并于l938年夏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组织安排,邓如淼回连县参加国民党县政府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公开进行抗日活动。邓如淼等党员在连县中学和星子、东陂,先后吸收进步青年成崇正、邓炎汉、陈先信、肖怀义、黄盂沾、肖少麟等参加党组织,并农村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1938年冬,部分地下党同志疏散到连县。邓如淼奉命全力做好对外来同志的接待和安排,把他在连州西城脚八号的三间大房子,让给外地同志居住。11月成立的连阳特别党支部就是设在这所叫“邓屋”的房子内,书记黄儒汉夫妻、宣传部长陈哲平(陈枫)以及其他地下党同志也住在这里。 1939年春,连阳特别党支部改组为连(县)、连(山)、阳(山)、乳(源)四属工委,邓如淼参加工委任宣传部长。他与从广州疏散来连州的粤秀中学、女子师范等进步师生联合,组织起民众夜校、读书会,剧团、下乡宣传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活动,把连阳一带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 1940年末,连县国民党党部下令逮捕邓如淼和陈先信等人,于是前北特委将他两人调到清远县工作。1941年2月,邓如淼被任命为清远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在春节期间,邓如淼以探亲名义离家到达清城后,与县委宣传部长金阳在城郊牛皇庙附近开了一间山货铺,化名为王惠民、黄惠民,以经商为名掩护开展工作。他经常以山货铺进货或销售名义,到各乡联系地下党同志,收集情况,传达指示,布置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经常的东奔西跑,劳累不堪,但他毫不计较,宁愿自己辛苦一些,也尽量让同志们生活得好些,从事革命工作安全些。与他一起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都说:“黄牛仔书记真是革命的老黄牛,与他在一起工作,干劲倍增,怎样辛苦也不怕!”1942年端午节前(后),邓如淼在外地执行任务后,要赶回清城西郊飞水口县委驻地(据邓的爱人黄惠卿回忆,是在一条黄姓的村子里),途中疲乏饥渴,在一个凉亭歇脚时喝了一碗粥水,回到家中便感到不适、肚痛,因来不及急救诊治,不幸殉职,时年仅30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