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了沉睡二千多年沙河古桥的神秘面纱

家乡区县: 咸阳市乾县

黄河最大的支流陕西渭河,全长818公里,是中华文明一支重要血脉。据地质学家研究,渭河本是黄河主干道,现在成了黄河的支流。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时,黄河是一条真正的滚滚东流的大河。那时,黄河从兰州向东,沿现在的渭河一直向东注入黄海。我们现在看到的渭河宽阔的河床和巨大的冲积平原,足可证明这是古黄河的“功劳”。从新生代起,新构造运动使西秦岭榆中至鸟鼠山一带发生近南北向长垣状隆起,使古黄河水在这里遇到了障碍从今曰兰州处改道向北走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拐弯。

1986年元月,咸阳王道村村民挖坑取沙,发现几截残缺的木桩,由此揭开了沉睡二千多年沙河古桥的面纱。

《山海经.海内东经》:“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従,沣水攸同。”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 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从以上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大禹治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又向东经过漆沮水,流入黄河。丰水流入渭河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周武王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郦道元《水经注 卷十九渭水》:又东,丰水从南来注之。 丰水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为枝津,一水西北流又北交,水自东入焉。又北,昆明池水注之,又北径灵台西,又北至石墩,《地说》云:渭水又东与丰水会于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所有惟原阜石激而已。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直对,武帝建元三年造。张昌曰: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如淳曰:去长安四十里。渭水又迳太公庙北,庙前有太公碑,文字褫缺,今无可寻。渭水又东北与镐水合,水上承镐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

这些权威性的历史记载,都没有沙河的记载,沙河本身不是一条大的河流,应该是沣水和渭水的退水河。因为沙河古道相对于沣水和渭水的流向来说,刚好处于一个拐弯处,当沣水和流量大时,随惯性就会分出一小支流流经沙河流向渭河湿地,实现分洪的目的。当渭水流量大时,随惯性就会分出一小支流流经沙河流向沣河湿地,实现分洪的目的。在发现“沙河古桥遗址”后,咸阳地方志办公室的退休老人张鸿杰曾和水利部门专家一起,对沙河古道(今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至长安县客省庄村一带)海拔进行过测量,发现从东至西高度一样,这与凡河流都有海拔落差用以比浆的规律极不相符。这是大自然为了保持生态平衡的杰作,还是秦人挖的运河,以保证发大水时下游的安全。现存的成都都江堰与咸阳郑国渠水利设施足以说明秦人的智慧。
三国吴太史韦昭的《汉书音义》上记载:“宣曲,宫名,在昆明池西。”只说明了方向,没有具体位置。但从汉武帝当时“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的游猎方向判断,宣曲宫应该就在沙河这块地方,这与 “在昆明池西”的记载也恰好相符。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林赋》云:“西驰宣曲。”张揖注云:“宣曲,宫名,在昆明池西。”与本文同。《东方朔传》云:“从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更衣”。颜师古注与张揖注同。又《史记?货殖传》亦云:“宣曲任氏,秦时故督道仓吏。”。《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一第四十二页,有汉宣曲鼎,当亦为宣曲宫所造。
高窑铜鼎汉代铜器。1961年在三桥镇高窑村西北隅发现。共5件。器形相似而大小有别。皆作直耳、蹄足、圆底、扁圆腹。腹上部有凸棱一周,断面作半圆形。其中3件有盖,盖作半球形,上有三环纽,纽顶突起一圆形。5件均在凸棱至口沿处外壁上铭刻横行直书。其中2件铭文为“上林铜鼎”,1件铭文为“上林宣曲宫初元三年受东郡白马宣房观鼎”,1件铭文有“泰山宫鼎”,1件铭文有“昆阳乘舆铜鼎”。
从以上资料分析可知,秦汉宣区宫是皇家铸造基地,高度保密基地,因为没有人会想到秦建的皇家狩猎区会有一个造币厂,想想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将各国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钱币,如铲币、刀币、环钱等,集中在这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钱币应该在这里研制并制造。

在沙河遗址,发掘的七根巨型铁槽,其高约1米、宽1米、长6.5米左右,板材厚3~4厘米。根据铸造常识这些铁槽正在水中进行天然时效,七件巨型铁槽是耐火保温的槽道,用以运送金属熔液浇铸,在宣区宫附近应该有一个大型的铸造厂。由于保密的需要,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秦汉时期的铸造的辉煌历史,是一种非常惋惜的遗憾。
从众多史料记载分析,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的上林苑,应在现在的户县城西渼陂向东至西安三桥阿房宫遗址一带。到汉武帝时期,上林苑进一步扩建,规模以现在的区域度量,已经地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兴平五县(市)和西安、咸阳两个市区,实际面积达2460多平方公里。而咸阳渭河以南的广大地域,正好处于秦汉时期上林苑的中心地区。上林苑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堪称当时世界上的皇家园林之冠。苑中汇集了来自各地的珍禽奇兽、奇花异草,并因地制宜,引入河流,开挖池沼,营造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同时还修建有数以百计的离宫别馆、亭台楼阁,使其错落于花木之间、清流之上,创造了“游观侈靡,穷妙极丽”的人间仙境。

小飞(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