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作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当时在中国是一个空白。进入科学院之后,他被送入由研究所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学习一年,后来跟随前苏联专家参加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59年该机研制成功,向国庆十周年献礼。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前苏联撤回专家,国内合作单位的专家亦各自返回原单位建立计算技术研究所。1959年底他被任命为该机的机长,负责稳定运行和维修工作。
1960年下半年,他调离了机房,奉命组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同年4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根据国家任务的需要,研究室在他主持下,先后为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第一台大型通用集成电路计算机,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后几十年研制成功的各种型号计算机,装备了相应的多种型号外部设备和控制电路,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种型号的研制任务。他主持这个研究室工作达34年之久。
1965年7月他随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考察团赴英、法考察学习4个多月。回国时分中国科学院开展革命化运动,1966年3月,他去河南农村参加"四清"工作。
1975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返归中国科学院。他才家国家为组织新的计算机型号研制任务而赴国内各地调查考察,返北京写总结报告期间,遇到"反右倾翻案风"而停止业务活动。1976年3月下放文安干校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得以返回北京重操研究所科研工作,不久又被中国科学院中共党组任命为研究所的党委副书记。
1982年中国科学院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实行所长负责制,党委只起监督保证作用。研究所领导班子的组成方法是定正选副,即定所长,而后由所长推荐副所长,最后由科学院任命。每届任期4年,计算技术研究所是试点单位。1983年2月他被科学院任命为所长、党组书记,领导和主持研究所全面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