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于广东海丰地区,既是“迎客茶”,又是“情谊茶”、“团结茶”。闲暇无事,饮擂茶,叙旧、聊天,自然别有一番情趣。有时乡里之间偶生摩擦与隔阂,悔悟的一方便主动备好擂茶请对方光临舍下叙旧、道歉,和好如初。人们在祝寿、婚嫁、添丁、病愈等喜庆的日子,更是每每要请朋友、亲戚、邻里等来饮擂茶,同时赠以茶叶、花生、芝麻等礼物。
其实与神州大地的许多地方相仿,凡有客人光临,都要备茶待客。只是此地的擂茶既有别于客家的饭茶、白族的三味茶、哈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又与广东潮汕、福建漳州的功夫茶有异,更不要说与内地的一般茶有很大不同了。从黄伯处观察,其一般的做法大约是:客人来了,主人遂洗净茶具,先将茶叶投进刻有锯纹的“牙钵”内,用木制的茶槌仔细擂之,直到将茶叶擂成粉状,加上适量的盐,等水浇上后,即开即冲,然后舀在碗里,再撒上炒熟的花生米、芝麻、炒米等,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的擂茶。
食擂茶不要不要多三碗 我们举碗饮之,感到口中既有茶叶的芬芳,又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而适才黄伯那“品茶、净具、投茶、擂茶、冲茶、匀茶、投料、斟茶”等八道程序,又能使人感到海丰人的热情、好客与聪颖。 细说起来,这炒米自然是擂茶里最讲究的佐料。往往每年秋后忙完收割,各家的妇女们便挑选上等的油尖或红米稻谷,经过焗、晒、炒等程序,精心地将其变为白花花的炒米。据说前些年,倘若你秋后来到海丰农村,还会处处闻到悦耳的舂谷声。那些兴高采烈的妇女们你帮我,我帮你,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则欢天喜地地在周围嬉戏,剥那刚刚晒干又焗熟了的稻谷吃,满眼涌现的是一派农家康乐之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