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府城游安济王,反映了潮汕游神民俗的盛况,而澄海盐灶的“拖神”,却是潮汕独一无二的奇特游神风彩。
相传乾隆年间,盐灶村有一渔民到海滨“挨缉”(一种捕鱼虾作业。缉,用竹篾编制,用网作底,状似锄箕,四五尺长,使用时放进水里泥滩上,向前推进,或用竹器在缉口附近抖动,把鱼虾赶人缉里)捞到一尊神像,心中惊异,立即把它扔掉。但过了不久,那神像又从他的缉里被捞上来。渔民对着神像说:“如果今天你能帮我捕到一篓鱼虾,我就把你带回去。”说也奇怪,渔民这天果然大丰收,捕到的鱼虾装了满满一篓,于是便用竹杆把神像与鱼虾挂在两头挑回家,然后把神像安放在村里的一个庙宇。乡民见神庙添了神像,相继前来祀拜。盐灶村有规例,每年游神由谁抬神轿,都要拈阄确定。因为抬神轿是吉兆,故中阄者须设酒席请人。隔年,那渔民拈中了阄,可他家一贫如洗,哪来钱办酒席?心想必定是神像惹来的祸,一怒之下,趁人不知,用绳子把神像从神殿上拖下来,然后拖到海滨埋进泥滩里,回家收拾几件衣服,连夜出走,逃到南洋去了。谁知这一年,全乡五谷丰登,渔汛兴旺,家家户户增产增收,那渔民在南洋也发了财。他心里想,准是那神像保佑赐福,所以赶在游神之前,返回家乡,并把拖神埋神的事告诉了乡人。乡人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定是那神喜欢拖,拖了乡里才会兴旺。因此乡民把神像从海滩挖出后,拖回庙里。
以后每年游神,中阄的人先是用绳子把神像绑紧在神轿里,乡民则来抢神像,抢到神像后再用绳子捆绑,拖到池塘边抛人水里浸泡。抬神的人为了防抢,脱光上衣,并在身上涂上花生油,全身滑溜溜,使不易被人抓住抢神。在“抢神”与“护神”这场滑稽的娱乐式角逐争斗中,神像被折磨得瘸脚折手,遍体鳞伤,面目全非。抬神像者终因众寡悬殊,神像还是被抢走拖下池塘。过些日子,神像再被捞起修复,重塑金身,供人祭拜。如今,“盐灶老爷欠拖”,已成为潮汕的一句俗谚,意谓“不给他教训一顿,他就不会清醒”,这与盐灶乡民拖神是求神保佑福荫的旨意已不相同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