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特色(二十九)香 积 寺

家乡区县: 西安市长安区


在长安区神禾塬西畔,有一庄严的千年古刹——香积寺,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之一。该寺南临潏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潏河与沣河汇流萦绕于其西,堪称名寺古刹,胜迹佳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过香积寺》诗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香积寺清幽静谧的情景。
香积寺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有善导大师供养塔,塔身用青砖砌成,仿木结构,中空,外形正方,壁厚约二米,周回二百步,原为十三级,今存十一级,高三十三米,可登梯远眺,每级叠砌出檐,有隐柱和栏额,基层四面有门,南眉额有清乾隆年间所刻的“涅槃盛事”四字,塔顶早已破裂。大塔南有万回、平等二僧塔。东侧又有一小塔,为善导弟子净业的墓塔。此外,还有一座明代六角型砖塔,上刻有“此处蓬莱”四字。寺山门前有唐古槐一株。寺院最盛时期有“骑马关山门”的传说,可见其规模之大。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宋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年)改名开利寺,不久仍复原名。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院年久失修。明嘉靖、清乾隆年重修,但同治年间再度毁于兵火,寺内原有殿宇早已倒毁,仅存三间大殿及唐代古塔两座。香积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一九五六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九年新建大雄宝殿五间,整修了善导塔,后由续洞方丈主持,相继新建法堂五间,客堂十间,配房十间,念佛堂三间,僧房、库房十余间,并新建了接待室,寺院内的环境绿化也有了改观。
现今的香积寺,建筑宏伟,古朴典雅,殿堂房舍,布局俨然。大雄宝殿门额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殿内宽敞明亮,肃穆庄严,龛台上供奉阿弥陀佛接引站像,顶上高悬金色宝盖;佛前安放着日本净土宗所赠善导大师彩绘坐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坐像前两边憧幡幔垂,宫灯灿烂,木鱼、铜罄等法器陈列井然。殿前有雕功精巧的两座石灯,亦为日本净土宗所赠。殿后是法堂(又称方丈殿),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尊者,法堂前有两棵银杏树。善导大师的供养塔经整修后,巍然矗立,更加奇古别致,引人瞩目。塔内有日本净土宗所赠善导、法然(日本净土宗创始人)二祖对面像及象征中日两国山河大地的背景。新建的接待室和客厅,古朴典雅。寺内还有唐代石刻陀罗尼经幢及石碑碑额。
善导(六一三年—六八一年),净土宗二祖,俗姓朱,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幼年出家,习《法华经》和《维摩经》。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年)赴西河玄中寺,拜道绰为师,听讲《观无量寿经》。后入长安光明寺,传净土法门,倡导专心念佛。传说他念佛一声,就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故时人皆尊为“光明和尚”。
善导持戒极严,艰苦自励,二十余年,常事乞食,好食供众,粗恶自食,一切名利,心不起念。擅长造像艺术,咸亨三年(六七二年)唐高宗命他监督洛阳龙门山兴造大芦舍那佛像工程。皇后武氏助钱两万贯,三年竣工。调露元年(六七九年)又奉敕于佛像之南建置奉先寺。据《奉先寺像龛记》载敕赐善导为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
善导大师的著述,果法师,以及僧侣百余人,在香积寺隆重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法会。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率领信徒八十余人,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及香积寺僧众,又举行了奉安善导、法然二祖对面像及开光法会,为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飞阳(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