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院里主人装饰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春暖花开,人们犹如生活在花丛中,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心情格外爽朗。院子里再种上几棵果树,夏天既可以乘凉,挂果季节还有新鲜可口的水果吃。地坑院种树特别有讲究,要“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杨树)”。因“桑”与“丧”同音,柳为丧仗用木,杨树树叶被风吹出的声音恐怖,均视为不吉。“前梨树,后榆树,当院栽棵石榴树”。因“梨”与“利”同音,榆树称为金钱树,石榴多籽(子),均取吉祥之意。门洞旁栽一颗大槐树,谓之“千年松柏,万年古槐”,寓意幸福长久安康。
窑洞窗户上贴窗花(也叫剪纸)是传统民俗。多出于妇女之手,旧时姑娘们长到十二岁左右,除劳动、干针线活外,还要学剪纸。窗花的制作很精细,分为画、剪、薰、染、贴五个步骤。(1)画。是先画出样子,画出熟悉或所想象的事物。(2)剪。讲刀工、把画好的花用剪刀裁下来,越细微越好。(3)薰。是一种科学的翻版方法,把剪好的花样贴在一叠窗纸上,放到油灯上薰过,再把图样取下来,便露出白花黑底来。这样可省去描摹的手续。(4)染。就是着色(在没有多色彩纸以前),把剪好的花样涂上各种颜色,使线条分明好看。(5)贴。拿搞好的窗花贴在窗纸上,即告完工。
窗花剪纸分有季节性和非季节性两种。在过去,春节是妇女显示技艺的最佳时节,窑洞的窗户上、住宅内就成了剪纸的展览室,新婚的媳妇还要给亲戚四邻送自己的剪纸,以展示自己心灵手巧。其次是结婚或办喜事,不仅窗上贴剪纸,而且窑洞周壁都贴,以美化居室增添喜庆气氛。
由于旧时妇女生活圈子局限于室内的家务琐事,其剪纸内容多为“喜鹊登梅”、“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禽兽一类的图案,反映人的也多是胖娃娃。另外,还有吉祥如意、富贵长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避邪震妖类的剪纸也较受欢迎。这些大红的剪纸充满民间的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荒凉贫瘠的土窑洞增添了色彩和盎然春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