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尽管天空中下着秋雨,但对于中牟县雁鸣湖镇东村村民王志行来说,依然是忙碌的一天,因为降雨并未挡住人们前来品尝大闸蟹的脚步。王志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同时也拥有占地15亩的大闸蟹养殖塘。
在中牟,像王志行这样,经营农家乐、养殖大闸蟹的人已不在少数。大闸蟹正在撬动中牟县的经济发展,带领该县步入“横行时代”。
因栖息大雁而得名
雁鸣湖的前身是河南省水利厅1995年建设的沉沙池。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利灌溉和沉沙功能逐步衰退,其低地积沙逐渐形成湿地性湖泊,成为黄河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芦苇的生长,因每年冬春栖息众多的大雁而得名。
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林中鸟鸣风轻,湖里蟹肥草长,湖、林、芦苇荡风景宜人,被誉为郑州后花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这一自然景观及郑州城市框架东扩的优势,中牟县政府开始规划、构想,着力打造雁鸣湖风景区。
从2001年开始,伴随着景区开发建设的步伐,该县大力发展大闸蟹养殖业。蟹苗选种为上海崇明岛的中华绒螯蟹,这种蟹味美且营养丰富,被誉为蟹之上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从2001年起,中牟县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大闸蟹美食节,吸引了来自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等地的大批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口碑传播,雁鸣湖大闸蟹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目前,该县大力发展以水产业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业,推出了品蟹、垂钓、划船、野炊等休闲娱乐项目,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以上,年收入几千万元。
大闸蟹的胜与败
近年来,雁鸣湖大闸蟹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了这种本土蟹。
就郑州而言,雁鸣湖大闸蟹可以与阳澄湖大闸蟹相抗衡,两者几乎垄断了整个螃蟹市场。“目前,仅郑州市市场需求量就达30万公斤。”中牟县水产局局长杜国军告诉记者,就目前中牟县的养殖产量而言,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扛着雁鸣湖大闸蟹大旗的各种不法销售商开始活跃起来。
每到大闸蟹上市的季节,在位于郑州市至开封市的郑开大道的两旁,竖着雁鸣湖大闸蟹牌子的蟹摊比比皆是,叫卖声此起彼伏。当地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大闸蟹销售风景线已经存在10多年,所售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雁鸣湖大闸蟹。
杜国军告诉记者,由于雁鸣湖大闸蟹养殖技术薄弱、成本较高、成活率低等原因,目前雁鸣湖大闸蟹养殖呈现出小而散的态势,难以形成大规模的集中批发供应。
“养殖风险大,且高投入未必高产出。”雁鸣湖镇丁村养殖户朱玉有1000亩的养殖水塘,由养鱼到养蟹,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他表示,大闸蟹对养殖环境和饵料的要求都比较高,每亩的水塘仅投放水草、螺蛳等投资就在四千元以上。同时,受淡水只能养殖不能繁殖的自然约束,蟹苗都是从上海运输过来的,从而增加了养殖的成本。
“这也是造成前几年很多养殖户宁愿去批发成蟹而不愿意养蟹的原因。”杜国军说。
我的能力秀主页,求互粉:http://www.wm23.cn/84125 病毒营销,欢迎互送:http://www.wutongzi.com/a/207054.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5094670813/home?topnav=1&wvr=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